背景: 阅读新闻

构思奇妙的云南陶器






[日期:2010-07-25] 来源:《收藏界》   作者:李卫民 [字体: ]

  陶器的发明并非某一地区或某一部落先民的专利,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或人群,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都能在各自独立的环境中创造出来。云南是人类的摇篮之一,170万年前就产生了“元谋猿人”。新石器时期,云南也产生了自己最早的陶器。云南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形制与中原和其他地区有区别。我国内地较为常见的鼎、鬲等三足器,在云南基本不见“踪影”,而对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等的直接摹仿的陶器较为流行。1972年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出土了一个鸡形陶壶,断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壶为夹砂灰陶,全身装饰简单的点线纹。形状似一只呈蹲立状的母鸡,昂首,翘尾,背部和尾部饰乳钉纹作为鸡翅,制作精致,构思奇妙,堪称完美。鸡形陶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有文字记载以来,云南陶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滇国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明清时期。

 

  1.古滇国时期陶器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楚将庄蹻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古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城。

 

  这一时期的陶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云南腹地滇池、抚仙湖周边地区土著濮越民族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如带流壶、直筒杯(图1,云南省博物馆藏)等,带有浓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陶器的风格,出土地往往有杆栏式建筑遗址。另一类是滇西北地区具有氐羌民族风格的陶器。原居甘、青地区的氐羌民族受秦国崛起的强大压力,被迫向西南迁徙,经岷江流域、雅砻江流域进入金沙江流域,逐步扩展到滇西北一带。氐羌风格的典型陶器是双耳罐。这种陶罐的最大特征是:圆口或橄榄形口,大双板耳从口沿连接到下腹部,鼓腹,平底。这种陶罐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泸沽湖沿岸、永胜、宁蒗、丽江、德钦、剑川等地。尤其是其中一些制作精致者,腹部装饰有对称的螺旋纹(图2)。还有一种虽不带双耳,但腹部也饰以双螺旋纹的陶罐,这两类陶罐虽数量不大,但制作精美,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腹部有双螺旋纹的双板耳陶罐,可视为羌人的典型遗物之一。

 

  古滇国时期,青铜器极其发达,从礼器、乐器到实用器,大多采用青铜制造,陶器处于从属地位。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发兵云南,以武力威慑滇国,滇国归汉。汉王朝在今晋宁县等地区设益州郡,汉王赠滇王“滇王之印”,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从此滇池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从西汉开始,大量汉族迁入云南。至东汉初,古滇国逐渐衰亡,夷化汉族南中大姓崛起,开始了爨氏的地方割据。陶器作为日用品缓慢地发展着。这一时期,一方面部分汉族在夷化,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上层在汉化,是汉文化的沁润期。与四川接壤地区的汉墓中陪葬陶俑具有浓厚的川俑风格(图3)。

 

  2.南诏、大理国陶器

 

  唐开元年间,蒙舍诏在唐王朝支持下,吞并六诏和爨氏集团,建立统一的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崇尚佛教,其后建立的大理国更是号称“妙香之国”。南诏和大理国,前后统治云南达500多年,其间多数时间与中原友善,地方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佛教文化、汉文化、与云南地方文化融合是这一时期陶器的重要特征。南诏和大理国均流行火葬,火葬罐和陪葬的板俑是这一时期冥用陶器的主要形式,火葬罐大多带莲花装饰,有的堆塑人物和十二生肖,有的用朱砂书写梵文和符咒,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如图4,图5,图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板俑,其俑铸在陶板上,形象有菩萨、文官、武士,帝王等等,如图7、图8中的板俑与剑川石窟中的南诏帝后像有相似之处。实用器中,除高档金银器外,陶器占主要地位。文房用品、建筑构件等均有相当水平,如图9、图10。此时的云南陶器进入巅峰时期。

 

  元灭大理国,带来了中原的制瓷工艺,云南陶器逐渐被瓷器替代。至明中期,除达官贵人的陪葬俑仍十分精美外(图11),古典陶器已逐渐衰落。

 

  3.明、清陶器

 

  明末清初,云南建水发现紫砂陶土,开始生产粗陶,至清康熙年间,这里生产的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它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图12)。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又称汽锅,因炖出的鸡肉味道鲜美异常,而深受老百姓欢迎(图13)。

 

  此外,各地区、各民族土陶进一步发展,如玉溪华宁釉陶、西双版纳傣族黑陶、香格里拉藏族黑陶、丽江纳西族金沙陶,最终形成了近现代“云南五陶”。

 

  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陶器是瓦猫。云南瓦猫是置于屋脊正中处的陶制饰物,因其形象颇似家猫而得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纳福、镇宅之用。瓦猫广泛流传于云南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大理、丽江等地,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但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如图14、图15。

 

  综上所述,一方面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杂居的人文环境,云南陶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极大地影响着云南陶器的生存和发展,使云南陶器成长为中华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