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清宣统时期新兴釉下五彩瓷器






[日期:2013-01-04] 来源:网络  作者:叶佩兰 [字体: ]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时期,彩瓷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的瓷业史增添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单是景德镇的彩瓷就达数十种,其中著名的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等。瓷器品种和装饰内容之丰富,又为彩瓷生产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就五彩而言,经常提及的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而到了清代末期宣统年间新创制了一种釉下五彩,由于传世精品少见,不被人们重视。

  釉下五彩瓷器是清末宣统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式瓷器,是湖南醴陵地方窑生产的,它与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做为一个地方的瓷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之时,于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得很大成就,为挽救中国瓷业的衰退做出了重大贡献。
   釉下五彩是湖南瓷业公司创烧的。湖南瓷业公司的建立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向下坡。正如民国初期《陶雅》一书所指出的那样:
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至光绪时期,瓷业曾一度有所好转,但犹如回光返照。当时清政府想拯救衰退的局面,提出了所谓振兴实业的口号,在中国瓷器手工艺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创办一些新式瓷厂,成立了陶瓷工业公司。这个改革时期,大约在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二年,其间先后建立了七个新式瓷厂,景德镇和湖南醴陵是比较突出的两个。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景德镇瓷业公司开始筹办,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正式成立。与景德镇瓷业公司创办同时,湖南醴陵也创办了一个官商合办的
湖南瓷业公司,在瓷业生产方面都做出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创造的釉下五彩轰动一时,因此在宣统年间中国瓷业生产形式有了改变,既有御窑厂生产的传统瓷供宫廷使用,同时也出现许多新瓷供销国内外。
  据史料记载,湖南醴陵瓷业公司是以熊希龄为首创办的。熊希龄是光绪时进士,以后就任过北洋时期的财政总长、国务总理等多种要职。光绪年间他出洋到日本进行考察,回国后即倡导创办了
湖南瓷业学校,聘请了江西景德镇技师及日本技师为教员,后来又组织了湖南瓷业有限公司,自任总理。这个公司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以及培养人才方面,都具备较好的条件。首先设备较先进、有机械室、电灯室、化学室、圆器厂、琢器厂等,规模较大。另外醴陵蕴藏着极丰富的制瓷原料,如浮山、赤足岭、清泥湾等,多处土质优良,为醴陵生产细瓷及制作釉下五彩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釉下五彩瓷有的瓷书称为
釉下花瓷,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彩绘纹饰画在瓷胎上,然后施一层光亮的釉,经过一次高温烧制而成。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简明陶瓷辞典》一书说釉下五彩采用三烧制,即先以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此说法可供参考。
  釉下五彩的特点是:瓷器的胎质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釉面滑润,光彩雅丽,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瓷画在1907-1912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据1911年4月6日的《时报》报导,该公司产品
极精良形式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名声日隆销额骤增至数十倍。故宫博物院所藏湖南瓷业公司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或湖南制造
等,也有无款者。综观装饰方法以釉下彩绘为主,同时加以镂雕,用料彩加绘辅助纹饰。釉下五彩画面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和投影,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