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制作中共建国纪念瓷解密






[日期:2013-03-17]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景记 [字体: ]

建国瓷的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它不能是返回、倒退至清朝——那与慈禧太后有太多的关联,尤其是她的腐朽颓败导至近代中国的落伍。她对不朽的期愿,反映在陶瓷制作上也是不可取的。

    建国瓷的设计理应反映无产阶级新政权的雄心壮志和中国从长时间的战争中恢复过来的现实。

    以祝大年为首的教员与班长施于人为首的四位大二学生一起合作,开始设计能代表新中国的中式和西式餐具。

    设计人员来到琉璃厂享有盛名的传统饭庄翠华楼调研,以便对餐具的配置标准和容积规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用美术系的学生们测量了旧式杯碟、盘碗的尺寸。翠华楼仍在沿用依照慈禧太后喜好的类型而制定的餐具式样。装饰的图案被称作万寿无疆。饭庄中的一些厨师有过在清朝的宫廷中侍奉的经历,他们能够分别描述出种类庞杂的各种盘碗杯碟曾经的用法。清宫中特别喜好使用小的碟子,因为要从各种不同的多汁菜肴中盛出一些来品尝,它们最适合不过了。而所有的碗都是带盖的,在精细而丰盛的皇家宴会从容进行的漫长过程中,它们可以多少保证食物的温度。因为国宴的时间要比皇家宴会短很多,周恩来要求设计人员简化新的国宴瓷,并去掉繁琐铺张的成分。国宴上,每个餐位需要摆放的餐具只有少数几样。清宫里标准的碟子直径为三英寸,而建国瓷将其增大至五英寸,并且增加了一种直径七英寸的盘子。对于西式餐具的规格,则参照当时北京饭店使用的整套餐具。

    1952 年年底,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提交了多种多样的中式和西式餐具设计方案。周恩来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采用青花斗彩牡丹穿枝纹饰餐具作为中式餐具样式,青花海棠纹饰餐具作为西式餐具样式。

除了中央美术学院精心设计出来的国宴瓷图样,周恩来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调集10002000件瓷器,并把它们运送到了景德镇作为实物参考。

高庄一行在景德镇大苏家弄一号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在中共景德镇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从各个工艺美术合作社和私营瓷厂内抽调了三十多位在彩绘、成型及颜色釉配制方面卓有影响的老艺人如王大凡、王步、魏庸生、潘庸秉等人以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组织学习和培训。


   

在这些年轻人中有现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等人。在培训班里,年轻的王锡良、张松茂等人懂得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素描,什么是油画,什么是水彩画,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的造化,更理解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有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感性认识。从此,受到启发和影响的一大批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都把写生作为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在当时有些封闭而保守的景德镇陶瓷艺坛,如同吹进了一股清新鲜活的春风。

    那年三十岁的王锡良创作了一件尺二《采茶扑蝶》圆盘,其造型之新颖、色感之馨和、主题之鲜活,为众人所瞩目。《采茶扑蝶》的主题和表现方式是健康向上的、明朗清新的,随时在唤起人们对青春、对生活的热情。

    章鉴画的一块粉彩《读画报》圆盘,表现的则是两个哈萨克族的少女在看《人民画报》,画报上是一副毛主席像,从她们微笑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对于毛主席的热爱和感激。

    正值中央政府轻工部和文化部下达了组织赴苏联、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展览瓷的任务,大家铆足了劲,决心为展览多创作一些好作品,为景德镇争光。炽热的创作激情异常高昂。高庄、梅健鹰、祝大年等师生们与景德镇陶瓷艺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设计瓷上的装饰纹样,一起试制失传的颜色釉瓷,一起烧造器型新颖的日用瓷,从而赢得了景德镇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在他们的指导下,广大陶瓷艺人们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如时年七十多岁的艺人吴龙发老当益壮,精心绘制了一块尺八青花大圆盘,在预展中获得中外专家的一致赞誉。此外,在恢复失传的颜色釉中,釉里红、窑变花釉、钧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桃花片)、霁红、天青等七种获得了成功,可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媲美。同时还研制心蓝花釉、孔雀蓝、仿宋钧三种色釉。

    1953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轻工部上海工业试验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的科研、美术设计专家,对景德镇地区的瓷土原料、坯釉配方、烧成操作和装饰技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反复研究和试制,在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理论上进行分析对比,择最佳方案,组织批生产。生产出来的瓷器真正体现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技术水平 。

    建国瓷在三、四十个作坊里手工制成,每个作坊中大约有十名工匠。餐具先在轮盘上拉坯,然后放置一天进行干燥。为保证不同的作坊生产的瓷器形制相同,在毛坯的硬度接近于皮革的硬度时,会将其压入模具。所有的装饰都以手工绘制。

    需要绘制的图案被设计拆分得很简单,保证处于容易绘制的参数范围内。在狭窄的,宽度仅可以容纳运送瓷器的手推车和扁担的景德镇许多里弄巷子中,学生们往来穿梭,从大苏家弄的办公室到各个作坊协调瓷器的制造。

    那年夏天生产的超过三万件建国瓷被集中摆放在当地的基督教堂,以进行挑选。最好的成品被精挑细选出来,提供给中南海的领导阶层使用。

    正是在中央这批美术学者和科技专家的指导下,制作出一系例高水平的国家大典、欢宴国宾、领导出访所需的建国瓷纪念瓷。   

    这批建国瓷中的中、西餐具、茶具等,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和用作礼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青花斗彩瓷可与明代成化和清代雍正斗彩相媲美。以后多次生产国家用瓷和礼品瓷,均受到国内、外赞扬。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国家外交部、驻外使馆、领事馆、国宾馆、外经部等部门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全国各大城市对外宾馆用瓷以及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瓷都要求由景德镇承制。新中国官窑重器,器型规整、霸气;构图饱满、和谐,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特色。从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建国瓷的设计制作从1952年10月开始到1954年9月结束。历时三年的建国瓷生产,经过设计委员会的严格甄选,全国共计73556件,而景德镇人选的有2453l件,占全国产瓷区的三分之一,成绩最为突出。这些瓷器是分批送审的。建国瓷器包括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烟酒具、花瓶、花盆及其他日常用具和纪念礼品等,以民族形式及大众方向作为艺术标准,以表达出新中国的蓬勃气象。

    当年10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保和殿举行的建国瓷预展中,景德镇瓷器的新面貌、新气质和新形象给人印象最深。

    徐悲鸿和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在高庄、王逊、莫宗江等人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并指出:建国瓷的制作,是新中国的创举,是陶瓷事业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在工作进行之前,必须澄清陈腐的传统观念;在工作进行之中,必须经常总结经验;在即将完成任务之际,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逐步使建国瓷的质量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