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是瓷器上的一种釉彩,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直接在没上釉的素胎上,施鹅黄、瓜绿、茄紫三色,入窑烧成。但是不仅限三种颜色,跟五彩是一个道理,中国古代汉语中“三”“五”“九”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所以“素三彩”并不限于之前说的“黄、绿、紫”,只是以这三色为主。
因为它没有很严谨的定义,所以笼统性比较大,若要从工艺流程和原材料来看,法华器也应该归结到素三彩的范围内。
明成化 珐花镂空孔雀花卉纹绣墩
可是为什么叫“素”三彩呢?色彩中还有荤素的说法不成?
还真有!
在中国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的说法,不管颜色有多少种,多么艳丽,如果没有红色,那都是“素”的。素三彩就是这样,它可以运用许多种颜色,但唯独不沾红色,所以它“素”。不能使用红色的缘由据说是因为素三彩是皇宫大丧时使用的器物,而红色代表喜庆,不能用。
称它“素三彩”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使用的胎为“素胎”,素胎就是生坯利好了以后,什么釉都不上,先入窑预烧,这样有几个好处:一、坯体的机械强度增加了,搬运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坏;二、坯胎烧凝结以后,上釉时不会出现釉料浸入坯体而导致釉面坼裂。
还真有!
在中国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的说法,不管颜色有多少种,多么艳丽,如果没有红色,那都是“素”的。素三彩就是这样,它可以运用许多种颜色,但唯独不沾红色,所以它“素”。不能使用红色的缘由据说是因为素三彩是皇宫大丧时使用的器物,而红色代表喜庆,不能用。
称它“素三彩”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使用的胎为“素胎”,素胎就是生坯利好了以后,什么釉都不上,先入窑预烧,这样有几个好处:一、坯体的机械强度增加了,搬运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坏;二、坯胎烧凝结以后,上釉时不会出现釉料浸入坯体而导致釉面坼裂。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明正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
说到“三彩”立马就让人想到唐三彩,明代素三彩可以说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是明代以前的三彩用得是素烧陶胎,而从明代以后几乎都采用素烧瓷胎,这是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最大的区别。
在工艺上,由于素三彩的图案大多使用锥刻来表现纹线,所以与同时期其它品种如斗彩、五彩等等来说,略显粗拙。但随着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地发展,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尤其是清代,将素三彩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最具代表性的是康熙一朝,然而提到康熙素三彩的许多文献中,几乎都一致确认“墨地素三彩”是素三彩中最名贵的品种。除了纹饰之外,露白胎的地方尽数涂黑,大面积庄重肃穆的黑色,高贵典雅,却绝无喜庆,因为它也是奠祀之礼所用的器物。
清 墨地素三彩狮穿牡丹纹大盘
清康熙 素三彩镂空熏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壶
清康熙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加红松鹿纹椭圆形小盒
在工艺上,由于素三彩的图案大多使用锥刻来表现纹线,所以与同时期其它品种如斗彩、五彩等等来说,略显粗拙。但随着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地发展,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尤其是清代,将素三彩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最具代表性的是康熙一朝,然而提到康熙素三彩的许多文献中,几乎都一致确认“墨地素三彩”是素三彩中最名贵的品种。除了纹饰之外,露白胎的地方尽数涂黑,大面积庄重肃穆的黑色,高贵典雅,却绝无喜庆,因为它也是奠祀之礼所用的器物。
清 墨地素三彩狮穿牡丹纹大盘
清康熙 素三彩镂空熏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壶
清康熙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按道理说,素三彩是因为没有红色才叫素三彩,可偏就有明明带红色了还叫素三彩,以往常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的说法。在素色中点上红色,起了独特效果,这恐怕也是民间匠人突发妙想地神来之笔吧,流传到今天反倒比正儿八经的素三彩更受藏家追捧了。
而且即便用色上有点越界了,也不好改名叫“荤三彩”吧,所幸,全归到一类去。
而且即便用色上有点越界了,也不好改名叫“荤三彩”吧,所幸,全归到一类去。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加红松鹿纹椭圆形小盒
所以说素三彩就“素”在胎和颜色上,但是康熙爷又让我们明白:素三彩也不全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