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龙泉青瓷釉色的划分






[日期:2011-02-28]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二)灰色
  灰色釉基本都是高温下形成的,常因过烧才能显现。但也有釉料本身就含呈灰色的成分,或者在欠烧状态下也能产生。一般来看,白胎青釉器多半是因过烧而呈现灰色调,黑胎青釉器多半是因欠烧而呈现灰色调。灰色本身就是一种中间色调,极易产生变异。在众多龙泉釉色中,真正发色纯灰的极少,基本都是与其他色素结合后形成以灰为基色的衍生色。从灰釉产生的时间看,多数属于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产品。
  1.灰色。灰和浅灰同属灰色调,在南宋中晚朔龙泉大窑、溪口等少数窑口生产的白胎和黑胎青瓷上可见。白胎器上浅灰色釉,釉质凝润细腻,釉面致密且硬度高,很少开片。釉下气泡均匀密集,光泽腴润,半浊半透,玉质感较强。如南宋晚朝大窑生产的折腰碗上,呈现灰色或者淡灰色,釉质极好,但完整的传世器却难得一见。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南宋龙泉窑凤耳瓶,通常将其釉色称为粉青,实际其釉色青中偏灰。黑胎器釉灰色的最多,由于釉质玻化程度不够,多数釉面乳浊。宋末元初的深灰釉,釉质透润有玉质感,玻化程度较高。釉下气泡较少,呈雾浊状,胎质致密坚硬,胎色深灰。
  2.灰青。这是粉青釉里最常见的变色,特别是在官窑、龙泉窑烧制的高级青瓷中多见。增加釉料中的含钙量,烧成后可以呈现灰青色调。黑胎青瓷器中的粉青釉基本都含灰色,只不过是灰的程度不同而已。一般是粉青釉含灰的成分较少,灰青釉含灰的成分较多。灰青的烧成温度既有过烧的,也有欠烧的。正烧的釉质致密腴润,釉面细腻,开片疏长。欠烧的釉质粗松混浊,釉面粗涩,开片密集。
  3.靛青。靛青是天蓝色或者深灰色与褐色的混合色,色调深沉,呈深灰褐色,有的闪绿。靛青釉一般釉质透润亮泽,釉面细润坚硬,多开冰裂纹片,气泡较大并且均匀密集,胎色深灰重者灰色,火候较高。这种釉色极少,南宋时期可见。
  4.虾青。虾青介于灰青与浅灰之间,与青虾腹部的颜色接近,釉质与靛青类似,烧成温度较高。虾青色以南宋晚期和元代早期多见。
  (三)黄色
  黄釉通常显现在玻璃质较强的薄釉层中,其瓷胎多数为土黄色、淡黄色、灰黄色或者灰色,白胎中极少呈现。宋元时朔的黄釉器较多。
  1.淡黄。这是一种黄白相间的釉色。淡黄釉通常显现在石灰薄釉器上,北宋和南宋早期青瓷器上常见。淡黄釉釉质透明亮泽,玻璃感强,开片细碎,容易剥釉。
  2.米黄。俗称炒米黄,是一种接近正黄的釉色。龙泉窑米黄釉与官窑米黄釉相似,一般釉层较厚,釉质半浊半透或者完全乳浊,釉面细润,开网状纹片的多,偶有开鱼鳞纹片的。米黄釉器的胎色土黄,比较坚硬。米黄釉仅在南宋龙泉葫芦执壶和敞口碗、盘上见过,极为珍罕。
  3.褐黄。亦称茶色或者烟色,釉色较深,夹杂褐色成分。经常在欠烧器上显现,类似串烟后的颜色。一般褐黄色釉的胎色较深,灰色、深灰色和铁灰色的胎骨容易出现。褐黄釉一般釉层较薄,釉质透明的多,釉面润泽,常开冰裂纹片,胎色较深。宋代龙泉青瓷釉中常见。
  4.青黄。亦称黄绿色或者橄榄色,宋代少有,元明清时期最多。青黄是指绿色混杂黄色,即绿中闪黄的釉色。呈现青黄色与釉料成分和烧成温度有关,其釉质一般比较通透滋润,胎色较白或者灰白。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