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金时期仿定窑白瓷的辨别






[日期:2010-03-02]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字体: ]
 
   
    宋金时期定窑白瓷质量高、销路好,引来很多窑场仿烧,诸窑仿品各有特点,有些足以乱真。
  井陉窑 窑址在今河北井陉天长镇等地,宋金时期井陉窑白瓷质量比较高,产品外观特征与定窑很相似,特别是印花装饰与定窑几无二致。可以肯定,以往断定为定窑的产品,有些应该是出自井陉窑。
  磁州窑 窑址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东西艾口村、冶子村、彭城镇等处,该窑仿定白瓷从造型、装饰到仰、覆支圈烧的装烧方法皆仿定窑,胎釉都比较细,不施化妆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定瓷胎体细白而密度大,磁州仿定瓷胎体白而泛黄,瓷胎发糠,细度白度皆不及定瓷;釉比定瓷略黄,有些显粗,光洁度不及定瓷,有些釉质细润者有宋金定瓷所少见的开片,但无垂釉(泪痕)现象。
  山下窑 窑址在河北临城城南山下村,属于广义的邢窑窑址之一。与定窑产品相比,山下窑白瓷制作稍嫌粗糙,划花、印花均不如定窑同类器物精美,图案亦不如定器清晰,胎釉的颜色明显泛青灰,胎的石质感较强。该窑的装饰技法和烧造方法明显受到定窑的影响,特别是烧造方法与定窑几乎是同步发展的。
  龙泉务窑 窑址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这是一处辽金窑址,产品以白瓷为主。胎色纯白,釉色白中泛黄,与定器相似,但胎的硬度高于定器,石质感较强,有些瓷胎呈灰白色,刻划花刀法不如定窑熟练,有的花纹粗糙,釉的亮度较大。
  介休窑 窑址在山西介休县洪山镇。介休窑白瓷以碗、盘最多见,宋初器物胎壁较厚,晚期受定窑影响生产印花白瓷,胎、釉均较细,比较典型的图案有婴戏牡丹、婴孩荡舟等。
  霍窑 霍窑与彭窑实为一窑,一以窑主姓命名,一以地名命名,为元代窑场。明初曹昭《格古要沦》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比青口欠滋润,极脆不甚值钱,卖骨董者称为新定器。”彭窑窑址在山西霍县陈村发现,产品胎土细白,薄胎,釉色洁白,有素面,亦有一些印花器,胎质比较松脆,极易碎。烧造方法有与定窑相同的涩圈叠烧,还有定窑所不见的支钉叠烧,支钉胎质很细,碗盘一类器内底多留有支钉痕迹,甚至有支钉粘连,一般是4至6个支钉,以5个最为多见。
  繁昌窑 窑址在安徽繁昌柯家冲和城西骆冲,繁昌窑是宋元青白瓷系中的一个重要窑场,其产品主要是青白瓷。但骆冲窑产品在外观上很容易与定器相混淆,粗看几乎没有差别。这类器物胎色纯白,但比定瓷稍粗,釉的质感与定器相仿,白中泛青,有些积釉处近乎水绿色。碗类多为圈足,口沿作成仿定式唇口,有些器物外壁雕刻莲花瓣。这类东西应当是仿定产品,不宜名之曰青白瓷。
  景德镇窑 该窑两宋时期以烧造青白瓷著称,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市郊,五代时期景德镇窑白瓷白色纯正,釉白中透青,胎透光,胎质较软,常有变型器物;采用支钉烧法,碗底留有支钉痕迹。南宋景德镇窑有一种近乎于白釉的器物,从装饰手法到烧造工艺都模仿定窑,这类器物不应该再属于青白瓷,很可能就是文献{己载中的“南定”。它们的胎色白于真定,但色泽柔和,而且透光性好,胎质细;釉的玻璃质较强,多为白中透青,也有些略呈黄白色,除芒口或底足外施满釉,工艺精细,无泪痕。支圈覆烧器胎壁较薄,支圈很细。盘、碗多见划花装饰,南宋至元也有一些印花。
  吉州窑 窑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印花白瓷胎质与定瓷相似,但胎呈灰白色,釉质稍粗,比定瓷略显稀薄,呈乳白色,比定瓷显青灰,无泪痕。印花图案多见凤凰牡丹,图案部位凸起较薄,施釉后纹饰略有含混,不如定器图案层次清晰。印花白瓷的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仿定瓷覆烧,再一种是摞烧,摞烧器外底处理较粗,施釉不到底,无釉处刀痕、气孔、杂质清晰可见。内底无涩圈,但有一周以细砂间隔的叠烧痕迹,这类器物的时代可能已属于元初。
  彭州窑 窑址在四川彭州市磁峰,产品精者釉色洁白,粗者釉色白中泛灰。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多见双鱼纹,也有花叶、折枝莲、莲花瓣、缠枝牡丹、萱草等,在技法上往往是刻、划并用。印花图案多见花鸟,有飞鸟衔草、凤穿牡丹、莲池鱼鹅、孔雀、鹰和各种折枝花卉等。装饰题材和图案布局都模拟定窑。彭州窑的制作工艺是先拉坯成型,坯件半干时刻划或模印纹饰全干后再施釉,制作工艺颇有特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