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嫁他即是嫁瓷“ 德化苏杜村夫妇的陶瓷创业道路






[日期:2015-05-04] 来源:网络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苏杜村陈戴茹夫妇在研讨作品创作。

    改革开放后,我县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不乏家乡人民以及陶瓷爱好者的努力与坚持。苏杜村和陈戴茹,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德化人,在其陶瓷创业道路之上,也显示出独具特色的魅力与坚持。

    创业艰难 永不言弃

    “别看我现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其实我小时候也放过牛,种过田,上山砍过柴。”苏杜村微笑着讲述他的故事。因为出生贫困,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初中毕业后,17岁的苏杜村在父亲苏德兴的建议下,师从三叔苏清河开始学习陶瓷工艺制作,这一学就是六年。


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荷趣》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六年的时光苏杜村并没有白白浪费,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而又漫长,有时搓一串珠子想要尽善尽美都得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去完成,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极其珍惜三叔苏清河的教导,认真细心地体会。说到苏清河,他感叹道:“如果没有三叔,就没有现在的我。他对于我的影响包括为人处事和艺术追求等方面都是一辈子。”“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到三叔的赞赏,当时三叔会根据我的进步程度给我适当的奖励,有时奖励我10块钱,有时20块钱。也是因为这样的奖励制度,才促使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于是,带着一颗感恩之心的苏杜村,带着从小耳濡目染的艺术天赋,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对于陶瓷的创作灵感和创业意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真正敢独自出来创业的人尚是少数,那时候我跟从三叔学习6年的工艺之后,就去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继续深造,一年后我回到家乡毅然决定踏上创业道路。”苏杜村回忆道。

    与许多年轻人一样,23岁的苏杜村对其事业充满热情。但万事开头难,对他来说,创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笔者问他,在创业期间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时候,他笑说,创业初期他什么都没有,没有窑也没有多少资金,从产品的打模、雕塑、上釉、装窑、烧炉、出窑以及最后的销售,所有程序都得经过他一人之手。尤其在找不到销路时,他开始出去跑市场,借别人的店面推销自己的产品。还有一次经济上周转不开,年底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是母亲去帮别人打工挣来的2000多元钱,拿去充当员工的工资。苏杜村说到这里,眼光里满是感恩。   


省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荷乐》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然而,即使创业路途并不平坦,苏杜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的陶瓷事业。他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到底,坚持到底,从一而终。”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以及家人亲戚的支持,他从最开始的小作坊劳作发展到如今的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夫妇 其利断金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些年,苏杜村的所有成就与妻子陈戴茹的付出和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妻子陈戴茹原本对陶瓷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有缘在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相识,后来学业结束回到家乡,苏杜村一心想要创业,陈戴茹被他的这股冲劲和精神所吸引,所以跟从他学习雕塑,也因此奠定了两人深厚的感情。

    “嫁他即是嫁瓷。”陈戴茹微笑道。这20年来,从相遇、相识到相知,和他所有一切都与陶瓷有关,两人的情感也早与陶瓷融为一体。她对于如何与丈夫相处,如何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是与人相处都会有摩擦,这谁也避免不了,关键是如何去欣赏对方,将对方的优点盖过缺点并且互相包容,做到这些,相处会更加和谐。结婚这么久,我们的分工都是很明确的,他主外,我主内,我们相辅相成,共同扶持。”


省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义胆忠心》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当然,陈戴茹在陶瓷艺术方面也有其建树。笔者采访她时,她正一边雕刻着手中的观音像,一边邀请我们欣赏。据陈戴茹说,这尊模仿何朝宗的观音像,已经是从去年年底创作至今了。因为当今能够真正将何朝宗瓷雕作品的韵味模仿出来的几乎没有几个人,而她想去做这样的尝试,花这么多时间去完成一部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一方面为了达到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何朝宗瓷塑家。“你看,观音的嘴唇一边稍微有点向上拉了,这样就要重新做了。”她指着观音的嘴唇说道。笔者认真看了一会,才发现嘴角确实是微微上翘,当下真是不得不佩服陈戴茹的细心以及对艺术的执着。

    “像这样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创作的作品还有很多。”陈戴茹带我们走进他们的展览厅。只见这间展厅布置得古香古色,中央有一套木质的茶桌,墙壁则有几幅毛笔字挂画,四周摆放各色各样的陶瓷作品,有观音、弥勒佛、关公……其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尤其吸引我们的眼球。据陈戴茹介绍,这件作品的灵感是源自佛经,将佛经与观音结合尚是一种创新,观音安静地盘坐在石壁之下,而石壁上刻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使人看了不禁感到虔诚几分。

   除了展览厅里的这些作品以外,夫妻俩人的成就也颇多:如他们创作的白瓷《贵妃醉酒》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牡丹仙子》在2011年第四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金奖;《八仙过海》于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簪花仕女》于2011年由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湘云眠芍》于2012年被征集为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


省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披座观音》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面对未来 至始至终

    一对陶瓷夫妇因瓷结缘,因缘生情,一起开拓他们的事业,展望他们的未来。而面对这尤为人们羡慕的一切,他们也只是谦虚道:“这只能算是很小的成就,未来还是要多加努力,为陶瓷产业做贡献。”

    “未来怎样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真的很担忧陶瓷产业会在某一天断掉了,”陈戴茹解释道:“改革开放之后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在繁荣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硬伤,如人口老龄化,不但加重了青年人的负担,更是对劳动力问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投身陶瓷产业,他们认为这个行业学习周期漫长,并且见效慢,年轻人急功近利,找不到后备人才也给陶瓷产业带来一个新的危机。苏杜村谈及年轻人时,无奈摇摇头。他说,自己的孩子尚且不说,就算孩子们愿意传承他们的心血,那再下一代呢?


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陈戴茹作品《坐莲观音》

    当然,面临这样的挑战,苏杜村和陈戴茹可不是毫无准备的,他们希望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给他们更多的进步空间,充分信任自己的学徒和员工,实行良好的奖励制度。当被问到是否会继续坚持陶瓷事业时,他们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么多年都坚持过来了,即使现在有了一点小的成就还是不能够掉以轻心,虽然不能向年轻时那样血气方刚,充满激情,冲劲十足,但还是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钻研下去,做到少而精,将自己的作品提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他们还说,陶瓷的精髓不在乎你学了多长时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去领悟,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人们的心血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其韵味在的,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苏杜村,1971年12月出生,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 

    苏杜村大师出生于德化瓷雕世家苏氏家族,自幼随叔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清河学艺,并深得其真传。在创作中,苏杜村大师博百家之长,借鉴古今名瓷名作,融石刻、木雕、泥塑、瓷塑于一体,充分发挥中国白温润细腻、白洁透明的材质特点,立意纯朴高洁,造型新颖别致,技法娴熟,形成了形神兼备、肃穆大方、格调典雅、意境深远的风格,在当代中国瓷坛别树一帜。近年来,其作品屡屡在全国专业工艺品评展中披金戴银;多件作品入编《上海工艺美术》、《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作品集》、《中国·瓷都德化陶瓷艺术精品》等。

   陈戴茹,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出生在瓷都德化的陶瓷世家,从小受其外祖父(陈其章,号顶白、万盆兰富翁,德化著名书画家、造型设计师,作品多件入故宫博物院收藏,系德化戴云书画会首任会长)熏陶及影响,对白瓷雕塑艺术怀有深厚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陈戴茹大师,在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系统的学习了陶艺专业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宗教、陶瓷、艺术类书籍,研究比较古今中外瓷雕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为拓宽陶瓷艺术创作思路,陈戴茹大师还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深造,提高对陶瓷艺术的认知,激活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她在传统白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师古而不摹古,终于创作出一批既融合古今创作技法又符合现代审美思想的陶瓷艺术作品,作品设计巧妙,造型温婉、胎质细腻、釉面滋润、清新雅丽,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收藏者的一致好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