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瓷都景德镇陶瓷画坛,有一批借古开今派陶瓷艺术家以平实的语境表述着自己的感觉和主张。他们摒弃功利色彩,以完全真诚的态度对待人生,在关注社会的同时也关照自己,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生活观和生命观。青花泼墨大师孙同鑫就是其中的一位。
青花《天地间》 作者:孙同鑫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藏
孙同鑫出生在景德镇一个创建于光绪年间的著名陶瓷世家。从小就在自家作坊“孙荣记瓷厂”里跟随祖父孙洪元、父亲孙振东学习配制传统颜色釉和青花绘制技艺。1954年进入到一家大型瓷厂工作,从此正式踏上了釉下彩的生产研究和画面的设计创作道路。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同鑫“陶瓷世家”牌匾
孙同鑫虽然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但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幸得到过享誉海内外的“青花大王”王步艺术大师的悉心指教,后来又师从瓷坛泰斗中国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家传的熏陶,名家大师的传授,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日后近半个世纪里,他在釉下山水、人物和花鸟三大题材系列的创作中,可见其佳作频频,硕果累累。而从《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大全》、《中国民间名人录》、《时尚陶艺》、《景德镇陶瓷全集》和《景德镇陶瓷百期珍藏版》等大型书典画册中来看,他那些被收录的一幅幅画作,正是他艺术造诣一步步深厚的写照。再看孙同鑫为九江市浔阳楼设计并制作的高七米半、宽五米的巨幅青花山水瓷板壁画,其层次分明的布局、带有装饰性的笔触提炼,画面是那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叹为观止。足见孙同鑫驾驭如此“大视野、远效果”画幅创作的恢宏气度!
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孙同鑫深知向前人、向他人学习的必要性,但重复他人就等于取消自己,他始终坚持以“心”去创新。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人。但在这种“寂寞”中往往会在他的胸境里萌发出繁茂的“成竹”来。天道酬勤,红宝石总爱笑迎那些奋力挖掘的开矿人。与其说是经过一次次的反复试验,不如说是经过多年来的艰苦磨练,孙同鑫于1994年,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泼墨”技法,在当今瓷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业内人士都知道,“泼墨”在写意国画中是传统的,而用近乎于液体的青花水料泼洒在吸水性极强的坯胎上,经高温而成瓷成画,可以说绝对是新颖的!虽然借鉴了国画中“泼墨”这一理念,但终究因载体、材质和工艺不同,青花泼墨的难度要大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鉴此,这一技法的运用,无疑是独特的,也是空前的。当然,如何将“料水”泼洒得浓淡得当、虚实有度,泼洒得淋漓酣畅、流向自如,如何较准确地“泼”出胸中的“画意”,恐怕就是作者自己也难以用量化的词汇来作清晰的表述。这一切只有他心中的“感悟”才知道,只有那段曾经磨砺过他的漫长岁月才知道,我们只得肯首,这就是功底!这就是孙氏艺术!孙同鑫此种泼墨技法之得心应手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青花瓷画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舔了一股磅礴大气。他的许多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陶瓷美术界和收藏部门的关注和青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首席鉴宝人耿宝昌看了孙同鑫的诸多画作后,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他创作出了《大漠魂》《牧归》《晨》《春之恋》《大风歌》《雪后鸟鸣林更幽》《月夜诗思》《故乡月明夜》和《月夜春水》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故宫博物院还永久性收藏了他的《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两块青花泼墨瓷板。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同鑫作品《人在天涯》故宫博物院藏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同鑫作品《 深山岁月不知年》 故宫博物院藏
孙同鑫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平素也比较低调,不爱张扬,在大庭广众面前总显得寡言少语。但就这样一个孙同鑫,却把自己许许多多的话语和心声,通过画笔,倾注到他的作品中。而画面反馈给观赏者的是亦梦亦幻的“神”,是如诗如歌的“韵”,这种神韵会让我们如听高山流水、如闻沁腑馨香般的心旷神怡。这是艺术的感染力,也正是孙同鑫力意追求的深邃的艺术境界。稍细地解读一下他的诸多画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对题材立意、构图布局和前面提到的泼墨技法这三项要素的苦心经营,才使作品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而出类拔萃,不仅大大拓展了当今瓷坛青花瓷画语汇的表现空间,也使许多作品有了经世的画魂。
为了追求作品的最佳意境,孙同鑫在构图布局上不惜呕心沥血,以祈标新立异。无论是在平面的瓷坯板上,或是面对造型各异的瓶、盘,他的画面构图总能做到满而不杂乱,简而不单调,不乏如《十里春风满长安》和《春江渔歌》等布局较满的画作,层次是那样分明,花鸟水鱼是那样的鲜活,通篇显得得体有章,丝毫没有“拥挤”之弊。更有几幅山水瓷板,其泼墨如横空出世,料色如铺天盖地,但给人的观感却依然如“虚怀若谷”,依旧有清风徐来。曾有人说,画“满”难,画“简”更难。在此无须辨析话的泾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简”能成画者,必具其高超的构图提炼能力。《荷塘波影》正是孙同鑫这种笔力的典型展示。几片飘逸的茼蒿草,一只凌空而降的翠鸟,着墨寥寥,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这空白,也给观者留下了对夏日荷塘许多美妙的联想。在如此简洁的构图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风声”“水声”、鸟鸣声,声声入“耳”的优扬诗韵,更体会到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中苦心经营的寓意。
在孙同鑫的瓷画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存在,感受到了对天地之心的传达;也感受到他那颗豪放不羁、淳朴烂漫的心灵。他无时不在用心去感悟美,用心在创造美。
不论施墨于什么作品,他不会草率苟且;不论立意何种题材,他都会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可以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唐代画师张璨有一句被历代文人尊崇的名言,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的是以自然万物为师进行描绘和作者要在描绘中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孙同鑫的青花泼墨和诸多瓷画展现出的新容颜,正是他依时依势的开拓和创新。孙同鑫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致力创作了许多表现新时代情感色彩的作品,其中包括诸多的日用瓷造型及画面设计和一些新颖奇特的陶艺品制作,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有的被采用并投产。从孙同鑫身上,让我们看到了瓷都人憧憬美好、乐观抒情的胸怀,孙同鑫的艺术追求已硕果满枝头。但艺海无涯,他会更加努力去塑造更加美妙的瓷画意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凭着他心静如水、淡泊明智的品性,求真务实、脱俗忘我的精神,凭着他对艺术的这份执著与不变的真爱在未来的道路上,定会用他耕耘不辍的画笔,向世人捧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心扉之作。
孙同鑫,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幼年因家中弟妹多,便停学从艺。初学琢器雕塑,冬天用手和泥,不经意将手冻裂溃烂,遂改学青花。初学时以临摹师傅图稿为起点,继而自习写生,经师夫指点,技艺日进。受祖父洪元影响,不论酷暑严寒,常于完成日常生产任务之余,勤学不缀。他喜欢读书,但因家境拮据实在买不起,常到私人书摊租书看,即便是下雨,也坚持不懈。他身体瘦弱,性静而寡言,无心与交际,唯对提高自己的技艺,忘情于山野之间。即使出差在外,亦任凭旅途艰辛,也不放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他在得山川造化灵性的感悟中,感到现有釉下彩,尚不足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境界。于是经过勤奋探索,终于突破釉下彩历来采用分水及勾线等传统表现方式,不句一格用新工艺新材质,用水,油,色,泥四元混合,将泼墨技法融入釉下彩画面之中,凭准确把握高温烧成后的呈色变化规律,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作品《日出之回忆》所表现的,大自然中的光色变化,无论观意境,还是看技法,都堪为佳作。他创作的釉下彩《屈原》,构思深沉,笔调浑厚,庄重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瓷画代表作〈月映春水〉,〈月下诗思〉,〈故乡明月夜〉〈雪后乌呜林更幽〉,〈大漠行〉等表现的也是他那种清高淡泊,宁静致远的情怀。1974年,他设计的釉下彩“碧桃花”咖啡具,成为建国瓷厂首次出口加拿大的釉下彩外销瓷。同年设计的多彩网贴花“五碟”被选送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博览会。并为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等设计过大型日用品。“牡丹迎春”等酒具和其他陶瓷作品多次被选为中央领导人出访礼品瓷。1992年,作品“茶花”被江总书记选为访问日本礼品瓷。1998年成立“孙公窑艺”瓷坊,专心致力于高温颜色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