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景德镇陶瓷界“飘”风劲吹,对传统陶瓷工艺作品批判的嗓门在不断提高。一些传统艺人在这种语境下无所适从。而那些批评景德镇的“著名人物”,创作的产品仍脱离不了传统,这种“一边吃肉,一边骂娘”的现象着实让人费解。我暂且不去评价他们。但是我想说的是:“西画”“国画”毕竟不是“瓷画”,没有“瓷味”的作品,终究不会被掏钱的人所接受。
“作为一个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喊出者很有水平,但是,我不赞成“景德镇陶瓷与世界对话”。景德镇不是普通制瓷之“都”,而是为皇家制瓷的“帝都”,世界手工制瓷中心、“圣地”。站在瓷业角度,我们不是“对话”,而是“王者”。目前,尽管一些人在不断“追西风”,向世界看时,我仍坚持往回(历史)看自己。事实上,真正了解景德镇的人并不多。我们举例,陶瓷青花……
青花,奉为国花,青花瓷奉为国瓷;就至于西方人,据说,当前奥匈帝国尼古拉二世为获得几件来自东方的青花瓷,曾拿出自己王家卫队作交换。可见,她也是”神”。
青花瓷,对景德镇人更重要。一度,传出青花瓷不是景德镇发明,这让景德镇人纠结得不得了。但是,历史终归历史,它创烧于唐,断烧几百年后,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人一举把它复烧成功;历经数百年后,又是景德镇人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把它做到历史高峰;不过,从此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到了明成化后,釉上彩瓷渐渐代替了雄居数百年的青花瓷;清代景德镇制瓷人力除恢复青花瓷在陶瓷界的霸主地位,但是,清康熙青花瓷的出现,仍无力超越明永乐、宣德时期,所以后来转攻陶瓷釉上诸彩瓷,这如康熙五彩、墨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等。民国,是我国陶瓷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但是,王步青花出现,让民国陶瓷历史在短暂的历史长河中划出一道亮光。
一百年来,王步在青花瓷领域一直奉为“青花王”,他的特点,综合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勾线点染的技法与清康熙青花之后的“鸡头笔”分水特点,并在其作品中揉进当时一些文人的诗画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青花特色,逐渐地成了为世人仰视的一座丰碑!在现代制瓷人眼中,他的青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是青花制瓷人心中的“神”。釉下青花瓷,在他的手中似乎到了极限。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孙同鑫老师青花泼彩出现,这才打破以上说法。站在孙同鑫老师青花作品面前,你会被他作品中磅礴气势折服。其深远的画面,浓淡得当、虚实有度的青花色彩运用,让人目睹后有一种淋漓酣畅感觉。你会发现,当代青花瓷继王步先生后,还可以这样做。
“油料青花,变为水料青花,水韵变这墨韵!”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和贡献,打破了景德镇青花陶瓷行业百年的魔咒,为中国当代青花瓷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泼墨”,在写意国画中是传统,中国人玩了上千年,但是,运用到瓷板上,“泼墨”演化为“泼彩”,却是个新鲜事。国画中的墨是水料,纸中韵染强;瓷画中的青花是油料,过去只有勾线时的“喷水”,要在瓷板烧前的素坯上“泼”,首先要解决油墨的流动性,类似水料的问题,再次面对素坯的极强吸水性,“泼”时不致以瞬间凝固,最后是烧成,“泼”出的青花料,呈现画中所需的浓淡得当、虚实有度。这不是一般的活!那么,孙同鑫老师是怎样做到的?
走近孙同鑫老师就知道,为了“泼”出效果,他在这一行,一干就是二十年。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当然,这二十年,对他来说没有白废,作品一问世,业内便引起极大反响,获得陶瓷界王锡良老师、文博界耿宝昌老师的高度赞誉,故宫率先对孙同鑫二幅作品《人在天崖》《深山岁月》进行了永久性收藏。
近看孙同鑫泼彩作画时,我发现,他首先得胸有成竹,心里有画,而后才会明白手上的青花料水哪儿该泼浓的,哪儿可以施淡的;泼下料水何时必须缓缓的“淌”,何时应当急速的“收”……最后再精心点缀成为预期的作品。
了解孙同鑫老师作品,当我们再近距离接触孙同鑫,第一眼,你会怀疑自己的眼光,是他吗?他太普通,但是,静下来,当你与他交流时,你会发现他马上判若二人,他眼晴放着光,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他父母的釉彩配方、他童年跟随王步学习的趣事,向王锡良老先生学艺的经历,在国营工厂设计的作品奖项,如何迷恋青花走上青花泼彩,第一幅青花泼墨作品如何问世的,等等。你这时会感觉面前的孙同鑫老师心中装着太多的历史和对陶瓷创新的想法。
看孙同鑫老师作品,他受益于王步青花“喷水”,但又不同于王步青花,他的青花在于青花釉材运用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得于他的家学,父母的釉料配方技术,更得于他自己拉坯学术的经历,即对陶瓷生产材料性能的充分了解。
有人说,“青花泼彩是创新,但毕竟只是一种技法,并非艺术创作的全部-----”,这句话“对又不对”。
一般说来,艺术上创作容易,创新就难,创派更难。孙同鑫泼墨(料)成画作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他是开拓者。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孙同鑫和他创立的青花泼彩技法、作品,一定会在中国青花陶瓷史记下浓重一笔!他是继王步先生后,在当代青花陶瓷界又一不可莫视的人物!
孙同鑫,1943年4月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丰城,号“剑城子”,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说到他“陶瓷世家”的身世,辉煌的背后,道出的是辛酸。他11岁就辍学开始学徒,他的父亲孙振东解放前“孙荣记“少东家,读了4年书便到作坊随父拉坯学徒;他的祖父学艺更早,更苦,年少丧父,母亲养不起他,为吃一口饱饭,不致饿死家中,9岁扒着货船离开家乡丰城,来到景德镇跟随坯房老板学徒,十年卖身合同,凭着勤奋和过硬的技术,八年终结,17岁创立自己的品牌“李荣记”;就是他的儿子孙立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是13岁进厂学艺。孙同鑫和他的“陶瓷世家”,在景德镇瓷业界能立起来,创立自己名号“孙荣记”和现在的“孙公窑”,是从苦中来,从基层的坯房中干出来。他家族的历史,印证了景德镇窑工的创业史。“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做出顶尖,你就是这个行业的独角兽、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师”或“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