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是钧瓷之都,也是国内瓷器仿古的重镇。我们瓷网(http://www.zhongguociwang.com)一行四人,这次是为钧瓷而来。
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颜色是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然而几天下来,我倒感觉现在的钧瓷,无论是器型还是色彩,大多数变化有余、厚重不足了。
神垕镇街边的一家钧瓷专卖店,经营着多位钧瓷艺术大师的作品和几个著名厂家的钧瓷工艺品。店老板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其中的奥秘,“现在,有的厂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用色釉来代替钧瓷的窑变,使不可控的窑变效果,变为可控,用艳丽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吸引买家,但缺少了钧瓷的厚重和灵动。她经营钧瓷多年了,还是最喜欢‘苗家’的钧瓷,因为,苗长强的钧瓷作品更厚重、耐看。”她简单直率的介绍,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来时的判断。
2005年,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就曾题赠苗家:“苗氏揭谜于今,2005年新创烧,如同宋代钧窑古风貌之宝器,为历史再现。”
所以,拜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以及他的父亲,著名钧瓷专家苗锡锦,也是我们这次来神垕的重要行程之一。
苗锡锦老先生曾编著出版了《钧瓷志》和《钧瓷赞歌》两本书,也是钧瓷的领军人物。他一生都在研究钧瓷,对钧瓷艺术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近段时间,他一直在郑州,又在为另一本关于钧瓷的书,作最后的校改工作。可能是缘分所致吧,就在我们到来之前,他也因有事回到了神垕的家中。
我们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就钧瓷艺术的话题攀谈起来。老先生虽已八旬高龄,身体强健、思维敏锐。谈话间,将两本他写的《钧瓷志》赠送给了我们。
这时,苗长强大师走了过来。
他温文尔雅、言语不多,更像一位学者。说到钧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苗大师的话多了起来:“钧瓷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窑变,这是钧瓷的本真。而窑变是复杂的,同样的釉色,不同的窑炉结构,不同的烧成方法,就会出现不同的窑变效果。气窑的使用,使成品率大大提高,但窑变却渐趋平淡。”
也许这就是,现在的钧瓷之美,更多是通过造型的变化来表现的重要原因吧。
苗大师接着讲到:多年来,他一直在探索研究钧瓷的烧成机理,力求使气窑的烧成效果,达到或超过煤窑,最终实现窑变丰富、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苗家钧窑的特点就是“传统工艺,自然窑变”。
谈话间,苗大师带我们来到了,由启功题名的“珍宝阁”。摆在展厅中央的是,2008年他烧制的,在外形上极具突破性的“北京奥运·长城鼎”,该件作品最终作为奥运国礼,送给了参加奥运会的204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各国代表团,原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代表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亲笔签名收藏了“北京奥运·长城鼎”,现奥委会主席罗格,和中国奥委会主席刘淇,联名签发荣誉证书予以嘉奖。
“这是苗家钧窑的骄傲!更是中国钧瓷艺术界的骄傲!是苗家父子两代人,50多年,在钧瓷艺术上苦苦追求的艺术结晶!”看着一件件散发着古朴宋韵的钧瓷艺术作品,不禁让我们发出了这样由衷地赞叹。
我们离开苗家钧窑时,已是傍晚时分。远远望去,山边一片红霞...... (文/朱东明)
苗长强简介
苗长强,1962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
苗长强在钧瓷造型上追求艺术性;在釉色上尊重传统;在烧成方面又力求创新。他结缘钧瓷的三十多年来,在造型、配釉、烧成的各个环节,样样拿得起、做的精,加之他多年陶瓷教学的理论水平,使得他创作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灿若云霞”的钧瓷之美;演绎着“窑变无双”的神奇。
鉴于苗长强对钧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高超的陶瓷艺术创作水平,2010年11月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作者简介:
朱东明 男,1964年生于山东济南。系瓷网(http://www.zhongguociwang.com)、绿宝石玉瓷网(http://www.lbsycw.com)总经理,济南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景德镇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陶瓷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