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






[日期:2011-06-16] 来源:朝兴苑  作者:佚名 [字体: ]

    男人们都说,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三”—老妻、老狗、老友。谈到相伴多年、在事业上对自己倾力相助的妻子,幸福的笑容就满溢在徐朝兴的脸上:今天能够成为青瓷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我的爱人韩红军有一半的功劳。

    作为国内青瓷界惟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传奇般的艺术生涯已经广为人们所知。那么,在最了解徐朝兴的老伴韩红军眼里,工艺大师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师生情,学而不厌

    我们老徐,一生最感激的人莫过于他的恩师李怀德,平时有事没事总喜欢把李师傅挂在嘴边。说起丈夫青瓷事业的起步,韩红军习惯性地把徐朝兴的师傅龙泉制瓷老艺人李怀德搬了出来。1958年,政府决定恢复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把龙泉青瓷艺术从濒临消亡的悬崖边拉回来。也就是在那年,只有15岁的徐朝兴被选进了龙泉青瓷仿古小组,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学徒生涯。

    韩红军谈着那段她从丈夫口中听来的往事,言语里饱含了沧桑:老徐家庭出生不好,解放后被划成了地主。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身份让徐朝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坎坷。即使在仿古小组,年龄最小、个子最小、出生最不好的徐朝兴,也难免被人欺负。在生活的重压下,徐朝兴一度想到了放弃。但最终,还是李怀德老师帮徐朝兴挺了过来。

    李师傅没有被外人对徐朝兴家庭出生的言语所左右,慧眼识英才,看中了他超凡的悟性、浓厚的兴趣和坚韧的态度,处处挖掘徐朝兴的潜质,鼓励他的生活信心。我们老徐也没有辜负李师傅的培养,人家当3年学徒可以满师,而他却跟李师傅学了5年。也就是在这5年里,徐朝兴开始把传统的制瓷手艺从老艺人那里传承下来,为青瓷业续上了香火。

    韩红军又说:我们老徐一辈子没怎么哭过,只有在李怀德师傅去世时,他才痛快哭过一场。这不只是表达了徐朝兴对恩师的追思,更表达了传承人对前辈们高山仰止的敬意。

    夫妻情,相濡以沫

    我和老徐结婚是在1970年。妻子的特殊身份,使得韩红军很自然地说起了婚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小也对青瓷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当时,27岁的老徐已经是县里有名的年轻瓷匠,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年代里,许多人都追求理想闹革命去了,而我们小俩口却埋头搞青瓷,这让我们曾经成为别人眼里的另类。不过我从没后悔过。韩红军对丈夫的支持一直很坚定。期间,夫妻俩曾有几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徐朝兴在龙泉、韩红军在余姚,空间的阻隔并没有打破两人的深情和对青瓷的共同热爱,常常书信互通,鸿来雁往,探讨制瓷技术和心得。夫妻写信的习惯也一直保持到今天。

    1986年,已经进入青瓷研究所工作徐朝兴开始设计一套名为三十三头鸣凤餐具的精品瓷器。当时时间很紧,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徐朝兴不分白天黑夜地画图纸。当时,韩红军表现出了对丈夫的无私奉献,时时刻刻陪在徐朝兴身边,帮着他画图纸、刻泥胚。要吃饭了,我就把饭菜端到老徐面前。他吃,我在一边继续他的工作,等他吃好了,接手工作了,我再去吃。韩红军的话里没有抱怨,只有幸福。经过这么一个多月的互帮互持,三十三头鸣凤餐具的制作终于成功,获得了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老徐在颁奖当晚寄给我的信里,抄了一段《十五的月亮》的歌词,末了还写道: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当时我就哭了。说到这里,韩红军很是动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