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欧阳桑,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景德镇,13岁随父学艺逐渐领悟陶瓷艺术创作,并于1980年起师承江西省书协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周海先生门下学习书法、绘画。2008年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门下学习,探索陶瓷艺术。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女陶艺家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现就职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并以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为主导。潜心研究青花艺术,别开新路,自成风貌,综合运用雕刻与青花混水的表现手法,赋形造象、寓情寄意、突破传统,使作品显现出一种浑厚、庄重、明快、灵动的艺术特色。既有泼墨国画的韵味,又有工写结合的艺术风采,个性鲜明,作品如人,充分表现出陶瓷青花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所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艺术成就:1992年作品《水莲情》获“青春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作品《春江水暖》获“中国瓷都———景德镇第四届国际陶瓷节”三等奖 1996年作品《山神》“中国景德镇‘中日陶艺展’”入选奖 1997年作品《夏》获“近春陶艺展”二等奖。 1998年作品《春鸣》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同年,作品《荷韵》获“中国瓷都———景德镇第九届国际陶瓷节”三等奖。 1999年作品《荷花》获“中国瓷都———景德镇第十届国际陶瓷节”二等奖。 2001年《早夏》获景德镇千年妇女画展一等奖。同年,作品《花魂》入选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 2002年《慧》获上海第四届(国家级)中国工艺大师博览会金奖。 2003年《春归》获杭州第四届(国家级)中国工艺大师博览会金奖。 2006年《清荷风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荷韵清香》被韩国美术馆收藏。
我对欧阳桑的印象很深,早在六年前,在一次活动中见过她,如今六年过去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任何印记。她依旧是那样年轻,衣着品位没变,发型没变。她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着艺术家的自信气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说心里话,对于采访欧阳桑我是抱着挑战的态度去的,因为早有耳闻,她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给人很另类的感觉。几经周折见到了她,人是需要沟通的,我被她独特的见地,对艺术、对人生、对亲友的那份率真、坦诚、执着所折服,由衷地说:“能像你这样简单地生活真好!”
慈父
欧阳桑对自己的童年记忆不是很深。唯一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木”,她对我重复着这个“木”字,为的是让我真的相信。因为是家中的老大,又体弱多病,因此,深得长辈们的疼爱。那时从她身上表现不出任何与众不同或有天资的地方。她不善于在父母面前表现,甚至不会和弟弟妹妹争宠。放学后就钻进图书馆看些古文化的书籍,当时根本看不懂,就连多年后,自己对当时的举动仍然感到不可思议。她就是喜欢独享自己的那份宁静,除了和自己玩以外,最高兴的事就是听父亲讲些三国、红楼梦的故事。末了陪父亲练练书法,父亲赞许的目光,是对欧阳桑最好的嘉奖。父亲是个普通工人,书法只是他的爱好而以。也许他喜欢这个大女儿,也和女儿与他有着相同的爱好有关吧。由于从小在书法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欧阳桑今后的艺术生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父亲有着很好的做坯手艺,进厂后,欧阳桑喜欢关注父亲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当然,对女儿的安排父亲是周到且合理的,父亲采取换艺的形式,和厂里一个同事进行手艺传授的交换。让女儿学习艺术设计,自己则教对方的儿子学习做坯。这样一个性格的女儿也许只有从事独立完成的艺术才能有造诣、完全不善交际应酬将来一定很难处理人际关系,肯定不适合做营销和管理之类的工作。事实上多年以后欧阳桑的成就足以证明父亲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
恩师
说到恩师傅周海,欧阳桑很激动,喉咙开始哽咽,眼睛里噙着泪水。她动情地说:“恩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他改变了我的一生。没有恩师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我每取得一点进步,就想最早告诉他,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1980年,欧阳桑18岁,刚参加工作,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厂方推荐到南昌工艺美术研究所进修,正是这样一个机会有幸结识江西省书协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周海。傅周海一看到欧阳桑的作品就很震惊,他看出欧阳桑作品的俊逸和洒脱,笔锋的沉稳和大气。这根本不像是一个小姑娘的作品,一看就是有书法功底的苗子。如果说现在的欧阳桑是千里马的话,那傅周海就是发现这匹宝马的伯乐。伯乐看到千里马自然也是很兴奋的,从此他把欧阳桑寸步不离地带在身边六年之久。这六年中,他们师徒两人走遍了祖国名山,他们的足迹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冬季在庐山看雪、雨季在三清山写生、春季在雾源观景……这六年使欧阳桑的眼界大大地提高,这六年不仅是欧阳桑走进艺术之门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也是奠定艺术基础最关键的几年。这六年中,傅周海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教给欧阳桑,为了提高欧阳桑的艺术修养,他推荐了不少名书、著作让欧阳桑读,其中有《美学》《艺术哲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