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的艺术人生——对注浆工艺的看法






[日期:2012-11-16] 来源:陈扬龙艺术工作室提供  作者:陈扬龙口述 [字体: ]

      陶瓷是一个整体,材质、器形、工艺、装饰都较完美才能算佳作,因此我非常注重成型。注浆成型在以往都认为它是批量生产的一种成型方法,对它的质疑之词也很多。而我认为如果这种工艺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能帮助我很合适地表达出我所感得的,我不问别人有没有这样做过,也不问这样做是不是很艰难,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坚持下来。

      “艺术是诉诸感情的”,我认为艺术的价值是传递一种感动,而不能简单片面的分析哪种体裁是否高贵,哪种材料是否高贵,哪种方法是否高贵一类的事。注浆工艺它的优点在于器型通体均匀,且能制出任意复杂外形和大型薄壁的造型,做到很薄时在灯光下温润透亮,有类玉的效果。 醴陵釉下彩瓷质细腻,用布料来比喻它就像丝绸,如果在丝绸上镶嵌地毯的装饰会让人感觉不协调。手工拉坯产品一般手感较重,目前大家很推崇,但很少认真推敲到是否与装饰、材质结合的恰当。

      手工拉坯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优秀古老的成型方式,这种方法适用于圆形器皿。但也有它的不足。其一,大件器皿多是数段相接而成,而接口处能感觉出有不平整。其二,手工拉坯由于借旋转力而成型,因此对一些异型产品就受到局限。第三,泥料的分子排列不均匀,烧成后影响造型线条的流畅,用手触摸时仍能感觉到器型表面有凹凸感。基于手工拉坯的不足,而注浆成型却能很好的弥补,因此成立艺术室以后,总结前人的经验,探索新路,
      我利用注浆工艺不可替代的优点对它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希望能将此工艺做到一个高度,运用在我们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高端艺术品中。
但注浆成型也有它的缺点,因为坯体含水量高,密度小,收缩大,烧成时容易变形,而且釉下五彩是在近1400度的高温下烧成。为了不变形,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坯体做厚来保证不变形。要能达到上下均匀又很轻薄,有很好的手感与观感来体现材质的美,我们做了四年的研究实验,从严格选材、手工制模、泥浆配比、留浆时间等等数百次试验中不断来总结,克服困难,以求达到釉下五彩瓷“类玉”的追求。 
      我们用小件28cm的《兰草瓶》反复做了近半年的试验,从1.7斤到1斤,1.2毫米到0.6毫米,愈薄愈难,通过不断试验,改进工艺,现在《兰草瓶》基本保持在1.4斤0.7毫米左右,清雅通透,温润如玉。严格来说,注浆工艺做到这样的高度不太容易,应该肯定它不是一种简单化成型工艺,它的完美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注浆成型是因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回顾历史,青铜器以浇铸成型,也是古老的注浆工艺,正是这种形式记录了青铜器的发展史,传承了一代文化。良好的工具其实是进步的象征,使用工具也是人类优异的天赋,而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工艺的结果。
      在现今的工艺美术行业中工艺形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手工拉坯轮改用电动,雕刻改用钻头,抛光改用机械,为什么对注浆成型会有质疑呢?我认为工艺也应当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用时代工艺记载文明的传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