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白瓷点绛·婴鈺红妆






[日期:2025-10-24] 来源:陈进宝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白境乍破,一点绛色生;冷釉初凝,几分春酲透。 自明代以来,德化瓷素白之境,便因一抹胭脂红颤动不已。它非霞非霓,亦非画匠点染,而是瓷胎沁出的鸿蒙血气,宛若少女羞晕,澹澹欲出。

  此刻,陈进宝正俯身于未干的泥坯之前,手中篾刀起落细微。女儿陈淑莉静立一旁,指间沾有泥屑。二十余载光阴流转,她从懵懂学徒成长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学艺最初,父亲便告诉她:德化瓷的白,是千年窑火不息的魂。温润如脂的象牙白,凝滑似玉的猪油白,清透若雪的葱根白……皆在胎釉交融中流淌出山水灵韵。而白中透粉的“孩儿红”,总令他想起淑莉婴时双颊那抹嫩红。还说,“孩儿红”乃偶然窑变所致,非人力能强求,其师苏清河所研发的“莹玉红”,正是在特定窑位与火焰交汇的瞬息,重现了婴孩肌肤般质感。

  陈进宝坦言,痴迷于“孩儿红”,亦为“莹玉红”倾心。当年师父苏清河潜心研制“莹玉红”时,淑莉尚未到学龄,常在作坊里晃悠。可彼时的陈进宝,眼中唯有瓷泥流转,直至2012年师父溘然长逝,方蓦然惊醒:恩师的遗志、女儿错过的童年,自己半生的瓷梦,早已交织难分。于是,他发愿要烧出一种新的红。既为传承,也为弥补。
  此后,陈进宝对瓷泥与窑炉千般调校,如执拗的药师守着文火慢煨。直至2020年秋,窑开之日,“婴鈺红”破茧而生。新瓷胎骨密如古玉,灯影一照,胎色流转似霞,漾出温润暖晕——那红,终于成了!
  婴鈺红之美,在于克制,亦在于纯澈。陈进宝如是说。父女二人皆讷于言,每相对创作,常是一室岑寂。在他手中,篾刀起落之间,观音衣袂如云卷云舒,弥勒笑纹似水生漪。胎泥经反复修琢,佛陀低垂的眼睑显现慈悲的弧度。而淑莉则以女性之温柔,或于飘展裙裾添一缕含蓄转折,或为清澈眼眸凝一点神采初动。如《李清照》《只此青绿》等作。 

 

    瓷塑《李清照》,取《如梦令》词意,塑溪亭日暮,易安闲卧舟中,沉醉不知归路——舟如新月轻扬,人似静荷斜倚,衣裙流泻如涟,低眉似忧似彻,浅唇如忆如怅。孤傲的静谧里,有“争渡”酣畅,亦有“黄花”清矜。而亭亭莲叶,既应“藕花深处”,亦喻其清贞风骨,恰成“花中第一流”自况。

   淑莉清晰记得,创作那会,父亲嘱以“婴鈺红”抟胎,令荷姿微俯,使花叶与人相偎,更将眼角与唇线略作延展。只此微妙一变,易安超然物外的灵性倏然定格。而“婴鈺红”独有的“光照时如冰绡沁霞,影沉处似珊瑚凝海”釉色,使易安超逸之气越发显现:非飘零之悲,亦非孤寂之叹,而是心随云卷、人与天合的澹然


  《只此青绿》乃淑莉独立创制之作。如今技艺日进,父亲渐退其后,任其心手相融,自成风骨。此作灵感虽源春晚同名舞剧,淑莉却独取一舞者某一瞬之姿,将千山灵秀、万水悠长凝于瓷上——基座以叠石参差,托举翩翩舞影,其姿既如画中雾锁千峰,复似台上长袖迎空。尤妙者,身形宛若青峰出云,纤腰微折似水漾轻漪;衣袂流转飘然,纹褶层叠若云岫铺展,俨然王希孟笔下那一脉起伏有致、动静含章的青绿江山图卷。

  细观舞者神情,眉眼低垂,睫如敛云,意远神凝。低眉颔首之际,似与天地同息共契——唇际微漪浅浅,宛若江霭初开、云岫浮空。尤妙笑靥不止于容颜,更流转于气韵之间,乃是舞者与天地交感心领神会的幽渺之境。其自眉弓、颧线以至颌影,皆似墨色氤氲,含蓄蕴藉。双眸虽阖,意蕴不绝,万水千山尽在灵中往来——如当年希孟独对素绢,山河入梦。实乃仅一低眸,便尽显千里江山之浩渺烟波。


  艺有根源。纵是独立创作,淑莉许多作品中仍有自父承袭、呈承明代瓷塑遗风。如《嫦娥奔月》一作,“捏塑雕刻刮削接贴”诸多技法并施,熔佛教庄严与道教超逸于一体,整体气象静穆祥和。细微之处,鬓发丝缕可辨,双目似凝内观,又似垂怜尘间;唇角微扬,轮廓柔和却自有庄重;袍袖线条流畅飘逸,叠褶层次明暗有致,既见织物之轻柔,亦勾勒出身形之起伏。 然此作承古而不泥古,传统技法中透显出现代审美的灵光——嫦娥手托玉兔,腾云翩行,双目含情,似有眷恋,亦带幽思。此时桂花纷落,云路苍茫。座下云朵,翻卷奔涌,似有风自寰宇生发,既承法相超逸,又添御虚之趣。整体造像构思精巧,布局如诗:云动而人静,云朴而衣轻;仙姿绰约,飘逸绝尘……更以婴鈺红瓷泥为胎,质若凝脂,澄莹如玉,通透似月。灯下观之,月光仙子之象愈显清华高致。 久视,忽悟:那一抹流霞绛彩,不独为釉色幻化之奇,更是薪火相传的血脉之红。

陈淑莉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金牌工匠、

福建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