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黄松坚成石湾陶艺首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大师






[日期:2010-09-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观点三 谈大师资源与大师使命突破从创作室走进收藏室的命运

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唐克美在发言中,直指大师资源与大师使命的问题。从参观黄松坚作品展中受到触动。她说,本着保护人才、保护技艺的初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已经评了五届。不过,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为什么要评工艺美术大师,大师评出来以后又为了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似乎有些模糊。

她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千百万工艺美术队伍当中的精英、佼佼者,他们应该是工艺美术大师当中的先锋人物,是旗手,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情操,自己的作品去引导工艺美术的发展。

“现在像黄松坚老师这样的展览太少了。”其中一个事实是,现在许多大师的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就从创作室直接进了收藏家的手中,社会大众不能了解它们,不能欣赏它们。“工艺美术美好的形象,应该让社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她呼吁,各地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馆、今后的中国工艺美术馆有计划地举办展览,形成宣传的持续性和影响力,也让大师们看到自己在整个艺术发展当中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的大师应该创造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不过时的,甚至我们大师应该是去创造艺术的永恒,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英应该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期望。”

稿三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深情回忆: 1953年石湾公仔第一次上京 历经“文革”风雨至今完好保留

我第一次见到石湾公仔是1953年。当时文化部在太庙举办第一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陶瓷艺术专题展览。通过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先生等的引荐,石湾陶瓷雕塑进入了北京。当时,石湾公仔在北京引起的反响非常大,以至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老师每年都会一段时间带着学生到产区和生产相结合,创作新作品。

1953年当时的展览结束后,展品由文化部交给中央美院,中央美院交给工艺美术系保留,最后放在了中央工艺美院的资料室保留(中央工艺美院后来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破四旧”时我们象征性地砸了一个石膏像,从而在整个“文革”中保全了所有文物,包括绘画和工艺品,我们石湾的公仔雕塑一件都没有损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