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是清末湖南醴陵窑创烧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它以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在中国瓷坛独树一帜。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扬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扬龙,1941年出生在湖南醴陵渌水北岸的姜湾。这里曾经是醴陵瓷器出口最大的集散码头,也是瓷业生产最集中的地方。清末民初,时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开办的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就设在姜湾,并在那里创烧出了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
童年的陈扬龙大师,家里有一个作坊叫“陈记华盛瓷厂”,主要生产日用瓷。当时,陈扬龙的父亲不仅是一个烧窑的能手,他还能修窑和建窑。那时,当地一般柴窑的高度大约是1.5米,他父亲为了提高陶瓷产量,建了一个3米高的大窑,把窑内的空间增大了一倍,但是这样对烧窑的火候、窑温、窑里气氛的把握,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扬龙的父亲凭借多年的烧窑经验,最终还是把窑炉改造成功了。其它的瓷厂,看到他们的成功也纷纷效仿,建起了3米高的大窑。这一创新,为当时醴陵地区的陶瓷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扬龙的父亲由于平时烧出的瓷器,如果出现了问题都能准确地分析出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渐渐地在县里也有了名气,人们亲切地称呼他——窑郎中。他的父亲也是有求必应、乐于帮助别人。
陈扬龙从小跟父亲烧窑,家庭的熏陶和日常的耳濡目染,不但很小就学会了陶瓷的烧制技艺,还承袭了祖辈“生于斯、奉献于斯、死于斯”的品格,并成为了他艺术人生的座右铭。
影响陈扬龙一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吴寿祺。
由于战乱,釉下五彩瓷曾一度中断生产20多年,瓷业艺人散落各方,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也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政府决心重振醴陵瓷业,组建了醴陵县陶瓷研究所。唯一还健在的釉下五彩瓷老艺人吴寿祺,被请出来授徒。年仅15岁的陈扬龙,以优异的成绩有幸被录取,在吴寿祺先生门下学习釉下彩绘技艺。
已近古稀之年的吴寿祺先生,是民国初年,湖南瓷业学堂的艺徒。当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他们创烧的。他能将手艺传给后辈,可以说是釉下五彩瓷的劫后重生,也是醴陵瓷业之大幸。
吴寿祺先生对学徒向来亲切、耐心,传授技艺更是毫无保留。学徒们在吴寿祺先生的教导下,学习都很勤奋,陈扬龙也是最刻苦的一个。为了提高绘画水平,陈扬龙每天坚持,清晨先去画完一张写生稿再去上班;下班后,整理写生画稿直到深夜,并反复揣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种学习习惯,使他的写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7年,陶瓷研究所安排陈扬龙等三人,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青花大王”王步门下学习青花绘画技艺。 在景德镇的这三个月里,陈扬龙不但学会了釉下青花的绘制技法,还被王步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谦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自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和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50多年来,陈扬龙大师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教诲,一直潜心研究釉下五彩的装饰,参悟出其独创的“薄施淡染”的釉下彩绘技法,并在醴陵陶瓷艺术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他还曾承担轻工部《釉下彩色标研究》的课题,对200多种釉下色料,6种不同釉料,多种窑型烧制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醴陵釉下彩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实物依据,为普及釉下五彩瓷作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
几十年来,陈扬龙大师的作品屡次被列为国家礼品用瓷,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鉴于他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多年来,陈扬龙大师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对学生不仅是传授技艺,更看重的是人的品德,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釉下五彩陶瓷艺术人才,其中多位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陶瓷艺术大师。2008年他被授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4年他创办的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何荷瓶》是陈扬龙大师晚年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在谈到《何荷瓶》的创作思想时,他说:“一则我想以烂荷叶与鲜荷花的此枯彼荣,来表达我古稀之年在艺术上不愿光阴虚度,依然执着并热爱着陶瓷艺术的感受;二则荷叶低垂是为人要谦和,君子之道在低,其实人真的很渺小,放在大自然中就如一粒微尘,绘画只是雕虫小技,取得一点成绩实在是没什么好自夸的”。
《何荷瓶》的创作,体现了陈扬龙大师的铮铮傲骨之品、谦谦君子之德。
陈扬龙大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醴陵陶瓷艺术,为弘扬醴陵陶瓷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老一辈陶瓷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我们的陶瓷艺术才得以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下来,才有了灿烂辉煌的今天!
简介:
陈扬龙(1941—2013)湖南醴陵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扬龙先生15岁进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跟随一代宗师吴寿祺老先生学习釉下五彩技艺,从艺57年,以工笔花卉见长,长期从事釉下彩瓷的工艺研究、艺术设计与教学工作。
他进行了“以印代画”和“以喷代画”的技术革新,提高功效近百倍,为釉下五彩日用瓷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195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并授予了“革新能手”称号。1973-1976年历时三年完成国家轻工部下达的《釉下彩色标研究》任务,对200余种釉下颜料、6种釉料、2种泥料、6种窑型进行实验研究,为釉下五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物参考。自60年代初期开始在传统的“单线平填”分水技法上不断探索,经过30余年的艺术创作逐渐总结出“薄施淡染”的分水技法,解决了釉下五彩瓷层次感不强的问题,并形成了水润通透,沉静淡雅的个人风格,被誉为“禅在花草中”。同时这种技法在醴陵瓷业中得到全面推广,形成了当代釉下五彩瓷的主流风格。至今带徒三百余人,部分学生获得省级陶瓷大师及国家级大师称号。
他曾参与国家三馆瓷和毛主席生活用瓷的制作,多次承担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宴会瓷的设计, 1米《秋艳》大挂盘陈设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1964年承担人民大会堂《荷纹餐具》的设计, 2006年《牡丹文具》被选为为国务院副总理办公室陈设用瓷用瓷,另有《茶花瓶》、《芙蓉瓶》等6件作品陈设于中南海紫光阁,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釉下五彩瓷精品,应邀参加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曾以《釉下五彩与陈扬龙》进行专访, 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的首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目前正在出版由国家文化部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陈扬龙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釉下五彩作品欣赏:
陈扬龙大师作品【釉下五彩清风曲瓶】
陈扬龙大师作品【釉下五彩翠玉图瓶】
陈扬龙大师作品【釉下五彩秋实图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