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隋代白瓷的经典佳作






[日期:2013-02-25] 来源:国家博物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白瓷是一种胎和釉都呈纯净洁白色的瓷器,它是在青瓷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料的进一步选择淘洗,并降低胎、釉中铁含量而烧成的,中国最早的白瓷出现于北朝北齐(550年-577年),至隋代已烧制出胎质洁白,釉面光润的白瓷。隋代的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白瓷鸡首壶  隋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此壶为盛水器,盘口外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是一直体曲颈形龙柄,肩部置对称环式耳,均作双瓣重合状。整体造型挺拔秀丽,线条优美。



    白瓷龙柄传瓶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此器为隋代的盛水器,两瓶身相连,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肩部左右两侧各塑一修长的龙形柄,龙首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瓶中的玉液琼浆。这件隋代白瓷器,胎、釉已完全不见白中泛青的现象。



    白瓷束腰盖罐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1954年陕西西安姬威墓出土。此罐圆形侈口,上有子口,深腹,腹中部束腰,平底。带盖,弧顶,中央有一宝珠形钮,盖形如僧帽状。器身内外施白色釉,胎色洁白纯净,胎质坚硬,釉色光泽莹润,通身有细小冰裂纹。此器造型独特别致,是隋代白瓷的成功佳作。

    以上这三件白瓷器物,是隋代白瓷的代表之作。隋代白瓷在烧制工艺上逐渐克服了由于含铁量偏高、烧制温度偏低所带来的白中泛青等问题,白瓷的色调日趋稳定,器形更加精巧秀丽,成为深受上层社会喜爱的日用器,为唐代白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