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赏析元代的青花瓷器鬼谷下山






[日期:2010-07-25]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胯下战马,马首昂扬向上,马尾清逸飘扬,小耳朵,鬃毛铮铮,英姿矫健,四蹄蹬踏,秀润柔美,格调高雅,刚劲有力。画马注意马身渲染和留白,以留白的形式表现马鞍、马蹄、蹄部细毛的刻画为元代的典型技法,如元代画家任仁发《二马图》(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和版画中的战马一样,具有极强的“写实”特色。擎旗军士则为版画中所没有。

    骑马文官分析:文官应是齐国大夫苏代,这在版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头戴硬角璞头(参见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人物服饰,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石景山八角村金代赵励墓壁画中人物服饰,《北京文物与考古》第5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宣化辽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1年),身穿圆领袍服,腰带悬在腰间,为宋朝官员服饰,三撮胡子下垂,右手紧握马缰,左手持笏。马的形态和画法与擎旗军士相同。

    其他绘画分析:山石用大斧皴画就,并大面积渲染,恣意放纵,气势磅礴,高大凌峻,如吴镇《古木竹石图》(赵欣歌《水墨风流-元代人物画鸟》,文物出版社,2004年)。苍松枝干遒劲,针叶细线条勾勒,笔势曲转自如,空隙之间轻染,有滴翠之韵。四季折枝花草点缀其间,注重留白,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映成趣。

  总之,第三组纹饰构图严谨,充实饱满,自由空阔,气势雄伟,场景恢宏,形神兼备,韵律灵动,为元青花中的上乘之作。

    第四组纹饰为变形莲瓣纹中绘就杂宝,为元代典型的八大码画法,笔法圆润,清丽古艳,不再赘述。

    毫无疑问,可以看出,这件瓷器取材于《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但是,制作者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就是作为《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本身,亦有许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作者进行了大胆创作。这种现象早已经被学者重视:元代剧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对事实加以修改,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元代生活气息(参见《艺术百家》2000年第4期,李轼华《“随意上下,任笔挥洒”的元代历史剧》)。

    目前公认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大约十余件。它们为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湖南省博物馆藏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品三顾茅庐青花盖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西厢记青花梅瓶、1985年日本大阪《元代瓷器展》图册所录的周亚夫军屯细柳营青花盖罐等等。这些器物反映的人物故事都能在元杂剧和平话中找到影子。

    这些所绘的人物故事在明清以后不再多见,明清时期所绘人物大多为市井俗子、婴戏、吉祥人物、田园逸士、英杰明儒、神怪六类(参见周能《〈中国民间青花瓷〉人物图形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也就是说,元代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童光侠《元代景德镇青花人物故事画的情感寄托》,《景德镇陶瓷》1999年第4期;汤苏婴《人物题材图案的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于炳文《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人物故事》,《收藏家》,2002年第10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