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色彩斑斓的宋代钧瓷鉴赏






[日期:2011-01-1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字体: ]
 宋代带窑粘钧瓷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窑的渊源。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有研究者对宋钧瓷和元钧瓷的相异之点进行了总结:宋钧瓷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瓷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宋钧瓷釉厚而匀,元钧瓷釉厚而垂;宋钧瓷胎釉细腻,元钧瓷胎釉粗糙;宋钧瓷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瓷则聚成斑块;宋钧瓷釉色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瓷釉色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过于艳俗。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辨别:

  第一,器物有无玉质感。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真品宋钧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元钧瓷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没有“贼光”。有人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

  第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彩釉斑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体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伪品施釉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

  第三,仔细看工艺特点。宋钧瓷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窑更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瓷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另外,伪品一般没有刻纹,即便有,也显得不自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