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李渤驯鹿






[日期:2014-04-23]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王兴 王时磊 [字体: ]

“李渤驯鹿”画枕


李渤驯鹿画枕李渤驯鹿画枕


  磁县的磁州窑博物馆收藏一件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画枕(图2),出土于磁县南开河乡小侯召村。枕为长方形,长41.5厘米,宽16.6厘米,高15.6厘米。枕的前立面开光内装饰墨竹纹,后立面开光内装饰翔凤纹,两端绘荷花。枕的正面边框内墨书“漳滨逸人制”5个小字,枕底有钟形的“王氏寿明”窑戳。枕面的开光外装饰繁茂的4朵缠枝花卉,开光内为主题图案。画面背景是在一座幽静的山林里,祥云缭绕,树木苍劲,掩映着两扇镶有鼓钉的拱形大门,大门前的树荫下有三人,居中的道师正俯身向童子吩咐着什么,而另一人则向前呼喊,远处的一只鹿听到呼喊,正回头张望。

  这幅枕画反映的是唐代李渤驯养白鹿的故事。唐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李渤驯养了一只白鹿,这只鹿温驯可爱,颇通人性,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与主人形影不离,而且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购物,它常常跋涉20余里到南康府(今江西省星子县)为李渤买墨沽酒,投递书简。李渤需购物时,只需写一张纸条,连同银两放在竹筐里,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会如数购回,因此被山民们视为神鹿,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或“白鹿山人”,将他隐居的地方称为“白鹿洞”。其实这里并没有洞,只是因为四周青山环抱,树木葱郁,由山间小路进去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也有的说,这里四面环山,站在山颠俯视,貌似洞状而得名。

  画枕中的三人,一人为童仆,余两人应为李渤兄弟。李渤神态安详,身穿道袍,头戴逍遥巾,两条帽带随风飘舞。而其兄李涉性格喜动,正向外奔跑着。画面上的人物有动有静,更显山谷的幽静。尤其是正在回头张望的白鹿,点明了画面的主题,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长庆元年(821年),在文学大家韩愈的劝说下,李渤出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便将昔日隐居之所起名为白鹿书洞。北宋初年,此地又改名为“白鹿书院”,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这里任郡守时,重建院宇,在此亲自讲学,名声大振,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现白鹿书院内的思贤台就是为纪念李渤在此隐居读书、与鹿相娱的史迹而建的,下凿一洞,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南康知府何岩雕一石鹿,并作石鹿记,寓“见鹿思贤”之意,以示纪念。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