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热钱“出没”艺术品市场 拍品频繁交易似股市






[日期:2010-07-1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字体: ]

各大拍卖公司

    拍卖图录似曾相识

    2004年5月5日,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以令人震惊的1.04168亿美元被一位神秘的富商买走,自此创下了单幅画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幅画是1950年时,由慈善家贝特希·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购得。为了筹集一笔慈善基金,她才将这幅画交由英国索思比拍卖行进行拍卖。据业内人士介绍,与此类似,世界不少顶极艺术品都是时隔几十年方在拍卖市场重新现身。

    但是,国内艺术品市场却与此大相径庭。甘学军说:“各大拍卖公司图录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凡是引人注目的拍品基本上都见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多拍品都是5年内反复出现,而且有的还是短期内不止一次易手。”这种现象说明,热钱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后,投机的动机更明显。“投资家们缺乏对艺术品市场清醒的把握,只是简单照搬了股市资本运作手法。”甘学军认为,热钱会发挥其惯有的资本市场属性,在曲线震荡中获利,于是艺术品市场会出现频繁交易、频繁易手的现象,也会出现与股市类似的坐庄、跟进、散户等现象。一段时间内,这对投资来说也许有利可图,而一旦泡沫出现时,也可能会血本无归。

    下一个“游戏”

    会是瓷器或犀牛角

    热钱进入,一方面活跃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甘学军因此戏称道:“这就好像在玩一个个游戏,一个游戏结束了,另一个游戏开始了。”前几年是当代艺术,这两年是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下一个游戏呢?甘学军哈哈笑了:“瓷器和犀牛角上升势头很猛,下一个游戏没准就是它们。”

    甘学军的说法得到了响应。牟建平认为,目前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市场行情涨得过快,把上涨空间一下子填满了,事实上,“慢牛”是恰当的,“快牛”就比较危险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也认为,目前价格增长过快,未来上升空间就会变小。

    业内专家认为,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在1至2年后,将会重蹈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覆辙,也就是重现泡沫危机。“尽管收藏中国书画有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但近现代书画是否有后劲儿还有待观察,一旦资金跟不上,假画严重时,就会出现泡沫。” 牟建平说。

    事实上,假画现象在近两年的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愈演愈烈。牟建平注意到,去年秋拍中,价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近现代中国书画作品就有一定比例的赝品,且已不是个别现象。专家因此提醒,高价赝品的出现,标志着拍卖市场的不成熟,也说明拍卖公司紧紧抓住了新买家不懂行的弱点,迎合了其高价必真的心理。而正因为纯投机型新手的进入,为高价赝品找到了土壤,也助长了泡沫的出现。

    面对不断变化的一波又一波拍卖热点,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将“平和”两个字送给买卖双方。他建议,委托人心态要平和,浮躁心理是不可取的。“我最近就接到至少3个电话,分别来自中国武汉还有加拿大等地,这些委托人都声称有黄庭坚的作品。”而实际上,尽管有名家作品,还要看作品在历史中的地位,是否是代表作等。委托人即便拥有名作,也要沉住气,不能看到别人赚钱就急于出手。买家心态也要平和,买艺术品要买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买最赚钱的。由于书画投资是高门槛的投资品种,买家起码要会鉴别真假,不是光有钱就万事大吉。 (路艳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