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清三代官窑瓷器市场受宠风头劲






[日期:2015-04-0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谈到如今的古玩收藏品市场,很多收藏者都会感慨:以前的古玩市场是专卖旧物,如今的古玩市场是专卖新产品的地方。很多新藏友去古玩市场只是会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然而如果是瓷器藏友,可能连碰到好运的机会都比其他品类的藏友低很多。

  在市场上“捡漏儿”的黄金时代是早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古董非常丰富,很多藏家不明就里,只顾得上挑选品相、工艺、画面等艺术特征,却往往忽略了官窑瓷器的历史价值,结果就是“买到一件就赚到一辈子的积蓄”。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宋明两代瓷器,基本上都是当时被人买下的藏品。时过境迁,当年走街串巷、盲收盲售的“大筐”们如今也成为了收藏界的前辈,而下乡收购旧物古董的小商贩们更是早早练就一双慧眼,不容错过哪怕是一块珍品瓷器的残片。对于普通的瓷器收藏爱好者而言:“真的买不起,假的没必要买”。

  现在“五大名窑”的瓷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如果想想研究宋代到明代的古董瓷器,没有几个亿的资金支持,买到真品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而即使“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也较为罕见。因为大部分官窑都被博物馆和大藏家珍藏,一般不容易出手,普通藏友很少有机会见到。

  清三代的景德镇官窑产品装饰种类十分多样,其品种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黄彩、红彩、绿彩、蓝彩、黑彩、金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色釉瓷器包括红釉系列:郎窑红、霁红;仿宋代汝官哥钧釉、东青釉、胭脂水、紫金釉、乌金釉、珊瑚红、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天蓝釉、霁蓝釉、紫釉(又名茄皮紫)、茶叶末、铁锈花等。清三代的众多官窑颜色釉陶瓷品种中,有些始于明代,清代只是加以继承和发展,如蓝釉、黄釉、绿釉、紫釉和酱色釉等,有些属于将明代早期流传但后期失传的工艺技术重新发掘创新的,如郎窑红、豇豆红等,也有一些纯属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新创,如胭脂水、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秋葵绿等。

  为了适应清三代日益丰富的装饰方法,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名目繁多的瓷器造型。耿宝昌先生的著作《明清瓷器鉴定》认为:“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至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对新奇产品的热爱,景德镇御窑厂在此时也开发出了众多设计新颖、技术高超的瓷器造型,比如中段镂空的交泰瓶,通体镂花的转心瓶,奇特的乾隆三孔葫芦瓶以及双联、三联瓶等,这些器物的造型反映出清三代景德镇御窑厂的陶瓷造型一方面在不断地继承明代官窑器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开始将设计眼光扩展到模仿唐宋时期陶瓷造型,以及学习同时代的西方造型体系中来,创造力大大加强。

  同时,帝王对于汉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景德镇生产的官窑瓷器上有着直接的表现,比如,在造型上崇尚仿古,尤喜仿宋、明;在装饰上则常见汉族文化中标榜士人情怀的题材,如“岁寒三友”、“携琴访友”、“竹林高士”等。其次,在清三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与联系日盛,尤其是外国传教士的到来,为宫廷注入了一股新奇之风,景德镇御窑厂开始设计和生产一些融合了西洋风格的瓷器产品,比如模仿油画透视效果的粉彩开光装饰。第三,景德镇御窑厂也根据宫廷需求设计和生产一些包含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瓷器产品,比如贲巴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