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出口赚取微薄利润,当地拟新建工业园为其征战国内市场提供支撑。曾几何时,以平定砂锅为代表的平定陶瓷名扬四海。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阳泉本地的宾馆、酒店却大多舍近求远,从石家庄、太原,甚至广东、江西采购日用陶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定日用陶瓷正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源源不断地出口至欧美、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利润微薄,形成了“只赚吆喝难赚钱”的现状。
曾经风光无限
平定陶瓷历史悠久,《山西陶瓷史》中的一段记载可见一斑:据对平定县柏井村发现的两座古瓷窑址考证证实,平定陶瓷制作始于唐初,与河北邢窑属同一时期。宋金时期,平定陶瓷产品增加,可与“定窑”相媲美。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瓷窑发展到十余座,产品20余种。平定杂色瓷还成为皇家“土贡”的四窑之一。
据了解,1965年,平定生产的工艺美术瓷在广交会上受到好评,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到1992年,平定县陶瓷企业发展到14家,年产陶瓷2000多万件。刻花瓷登上了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大雅之堂,陶俑、琉璃瓦已广泛用于古建筑,紫砂陶器行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
不过,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企业机制不活、改革滞后等诸多原因,不少陶瓷企业相继停产。对此,业内人员分析,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缺乏主动创新精神、缺乏市场营销意识都是主要原因。
靠低价出口维持
平定一陶瓷公司副总经理岳如谦说,目前公司出口主要以普通瓷产品为主,一般四碗、四碟、四杯、四勺的普通瓷成套产品售价仅在30元左右,利润微薄,主要靠数量取胜,“可以说是只赚吆喝难赚钱”。
在低价出口的同时,平定陶瓷的品质始终如一。阳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说,过去3年,平定出口陶瓷产品合格率为100%,未发生过退货或索赔事件。质量保障也为平定陶瓷拉回大笔订单,岳如谦介绍,公司在每年春秋季分两次参加广交会,仅在广交会上拿到的订单已基本可以让公司满负荷运转。
据阳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去年,阳泉市惟一一家日用陶瓷出口生产企业共出口日用陶瓷餐具235批,1210.4万件,货值467.5万美元。在近年来陶瓷出口迅猛发展的同时,平定陶瓷业也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的隐性危机。采访中,岳如谦坦言:“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时,企业真是好不容易才挺过来。”
内销亟待扩大
对于平定陶瓷“舍近求远”式的营销模式,多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对此,岳如谦的判断是:国内陶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平定陶瓷还没有适应这种竞争。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国内陶瓷业竞争日益激烈,但与国内陶瓷主产区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地企业相比,平定陶瓷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显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平定县相关部门介绍,与工艺陶瓷相比,日用瓷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使得平定现有陶瓷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套普通白瓷产品挣个块儿八毛,主要图个数量,工艺陶瓷现在还做不了,一些陶瓷餐具的上色工艺,还需要到河北唐山等地才能完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一些企业和作坊卖一件陶瓷工艺品,就能赚个万儿八千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平定陶瓷其实并不乏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资源方面,景德镇虽为世界“瓷都”,主要是因为一百二十里外的高岭盛产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优质原料粗土,而平定县则是陶瓷原料的“天然宝库”,陶瓷工业所需原料品种齐全,且储量丰富,高铝黏土全县均有分布,总储量达1.6亿吨。另外,还有传统的品牌优势、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等,这些都能为平定陶瓷进军国内市场增添动力。
在产业化的背景下,对于拥有“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的平定来讲,当下的任务是如何占领国内市场。据了解,平定正准备新建一个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陶瓷工业园。该县相关人士对此评价,“这种布局将为其出征国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