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上拍的玫茵堂收藏陶瓷
古代陶瓷真品数量稀少是不争的事实,陶瓷也是市场国际化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其市场价值和价格的评判有着相对稳定的标准,与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甚至当代艺术的市场长期局部化(集中于中国市场,不具备国际性)迥异。因此,考察古代陶瓷的拍卖、收藏行情,有必要充分考虑其国际市场表现,而不应该仅仅以中国市场作为参照,更不能以中国书画市场的局部化套用。
鉴于2011年秋拍艺术品市场调整,充斥媒体的有关古代陶瓷行情研讨文章,多以偏盖全,局限于探讨中国市场的区域表现,盲目与书画行情相比,表面写得热闹,实际上满纸荒唐而不自觉。言及中国陶瓷行情下滑者,普遍对中国陶瓷行情走势缺少长期关注,不论纵向走势,还是横向发展,把握失准。知识的欠缺、认识的偏差,极有可能导致对陶瓷市场认知的错误。无论是古代、近现代书画,还是古代陶瓷等,数量日愈稀少已成一种常态,反之,经常大量出现,甚至一季拍卖会出现数万件作品,其真伪似乎不言自明。古代陶瓷的市场行情况多年来明显优于中国书画,每季上拍的陶瓷数量整体上不及书画的几分之一,以中国嘉德(微博)陶瓷上拍量最大的2011年秋拍为例,六个古代瓷器专场上拍552件,而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的作品数量多达1331件。
事实上,2011年恰恰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古代陶瓷拍卖行情最好的一年,是有志于收藏、研究古代陶瓷特别是明清瓷器市场表现最不容错过的一年。这不仅表现在海内外著名私人藏瓷大量上拍,还表现在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上。春拍时戴润斋、玫茵堂、戈登夫妇珍藏、五台山人藏瓷,秋拍时玫茵堂珍藏、欧洲私人珍藏、善德堂藏瓷、五台山人藏瓷、好善簃珍藏紫砂等等众多陶瓷专场的上拍,掀起了二十年来私人藏瓷换手的一轮新高潮,不少被秘藏数十年的名瓷迭出,令收藏者目不暇接,永乐、康熙、道光、民国时期的精品之作以及历代紫砂器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
就瓷器上拍、成交情况来看,与2010年行情大致相似:宋元名瓷数量稀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明清御制瓷器在玫茵堂、戈登夫妇珍藏、五台山旧藏专拍中大放异彩——宋代八大名窑仅钧窑、龙泉、耀州、磁州窑有普通制品现身纽约、伦敦拍场,香港市场有少量龙泉窑瓷器;元代青花瓷的换手量更低,香港、北京市场传承清晰的私人藏品仅数件;明永乐青花成交价创历史新高,康熙彩瓷终于在去年行情全面升温,道光瓷行情突起,民国瓷亦借辛亥百年之机价格走高,紫砂器经过2010年的市场铺垫,精品超千万元已属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