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受拍卖挤压 画店模式三年内或破产






[日期:2012-04-24] 来源: 收藏周刊   作者:未知 [字体: ]

  首家签约代理画廊失败

  成立于2006年5月的原子空间画廊,是广州乃至广东最早按照西方代理制度运作的画廊,这种专业性和规范性的经营理念,曾被广东油画协会称为“广东首家真正意义上的画廊”。据知情者介绍,目前该画廊暂停营业,进入休整期。“具体原因主要是画廊与画家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画家急于求成,功利心过强;再加上主业当代艺术的消费基础过于单薄,只能休业”。

  原子空间的落败,在艺海堂老板吴国强看来,不只是一个教训,更是一种经营的启迪,比如推广机制、与画家的诚信机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签约代理机制肯定会成画廊界的主流,而这只不过是一次探索的失利,一次回旋罢了”。而其信心主要来自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潮流。“没有资本介入,没有一整套的推介思路,只能被淘汰”。

  东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叶光华从广告领域转入画廊,深谙市场包装与推广之道,始终把自己及其团队的角色设定为“艺术经纪人”。“画廊首先是经纪人,而绝非仅仅是做个展览、卖个字画”。

  多位画廊负责人表示,推介早已名声在外的艺术家已经没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是发掘中青年力量。什么样的青年艺术家值得推广?判断标准如何设定?成为画廊必须思考的问题。樊振辉认为,画廊从业者的学术积累在此就显得特别关键,而让他失望的是,广州太多画廊经营者的知识水平与北方相比普遍较低,学术判断与发掘眼光有待锻造。

  困境

  有些画家名利观念强 投入再大难以满足其胃口

  签约代理制度到底是不是画廊自救的唯一手段?究竟会不会成为画廊的主潮?多位业内人士亦提出了异议。《画廊》杂志主编、53美术馆负责人李琼波认为,关键不是哪种模式更具优越性,最根本的还是维护好与画家、藏家的桥梁作用。鲁逸堂老板许晓生则表示,签约代理制度限制了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并不有助于市场的发展,而“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文理一堂负责人林伟文则提出了对于代理制度更具体的担忧。“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急于成名获利,要买豪车豪宅,画廊就是投入多大的成本都难以满足画家的胃口。而当他们一旦有了一些名头,就会毁约,把画廊扔在一边”。他又表示,牵制代理制的最大障碍是画廊与画家之间的诚信关系,而非融资、学术能力。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认为,现在市场变了,游戏规则也应随之变化,“画廊不能怨画家太功利,而应转变自身的角色”。

  林伟文的观点得到了大多业内人士的认同。“签约代理制度难以推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国情,我们是人情大国,艺术家很难两耳不闻窗外事去创作,有人来索画,还真不得不给,而给的画就破坏了只给画廊供画的规矩。另外,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道德的堕落是没有底线的,互相之间很难确定足够的信心关系。而画廊代理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诚信。”樊振辉说。西方非人情社会,且讲诚信品格,画廊与画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就少了羁绊。为了避免风险,金雅轩往往不与画家签订时期过长的合约,“三年足矣”。

 见解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谈到广州画廊颇激动,“广州画廊业太差了,太差了!政府应有整体规划,不然这个行业会死掉!”

  广东画院创作部主任李东伟表示,“广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画廊,倒是有很多画店”,只做买卖与展览,而没有实质性地助推艺术市场的发展。

  东涞艺术中心叶光华表示,传统的只做买卖交易的画廊,以及所采用的“二道贩子”画店模式,三、五年内在剧变的艺术市场上会遭遇破产。

    鲁逸堂老板许晓生则表示,签约代理制度限制了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并不有助于市场的发展,而“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文理一堂负责人林伟文认为“签约代理制度难以推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国情,我们是人情大国,艺术家很难两耳不闻窗外事去创作,有人来索画,还真不得不给,而给的画就破坏了只给画廊供画的规矩。

  53美术馆负责人李琼波认为,关键不是哪种模式更具优越性,最根本的还是维护好与画家、藏家的桥梁作用。

  画廊老板支招怎样去买画1.多逛画廊目前城市画廊越来越多,且一般都面向公众无偿开放。市民可抽出时间多逛画廊,多和画廊工作人员交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