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拍卖锤的一次次敲响,一次次成交的确认,2010年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登峰造极的一年,成交数目之广,买家参与热情之高,拍品成交价格之贵,媒体关注度之热,在中国收藏界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又被人们重视了起来,文化艺术的价值,得到了地位的回升,但是更多原因,还是和一批批期待着靠短线热炒而大赚一笔的所谓民间游资进入了艺术品市场有关系。那么究竟这里边孰轻孰重,艺术品市场未来走向又将如何,我们来一探究竟。
调控初见动作 投资客转战拍卖场
如果说选出2009年最热的社会话题,那无非就是一个字——“房”。飞涨的房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基本失去了买房的信念,动辄上百万的房子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望而却步。面对近似乎脱缰野马的房价,国家不得不采取调控和出台政策来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看似并不相干的两个行业,房地产和收藏界,却因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变得息息相关起来。原本在房市和股市打拼的大量投资客们,见到政策出台,又逢股市流年不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收藏界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投资客的进入完全打乱了整个市场的正常节奏,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出现在了拍卖现场,越来越多的神秘买家一次次举起手中的牌子加价,原本稳步增长的收藏品市场也想坐上了过山车一般。
张大千《爱痕湖》1.008亿元人民币;乾隆青玉蟠龙玉玺1.018亿元人民币;北宋黄庭坚《砥柱铭》更是拍出了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历来有“十控九虚”的说法,这也是造成今日开发商如此嚣张的原因。早在2005年底,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传言,温州财团将1200亿元用于“炒房”的资金砸向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温州财团的资金流向往往代表了大陆民间资本的大致走向,以至于当年充斥在艺术品市场中的用于“短线炒作”的热钱达到了整个市场规模的50%以上。试问,如此规模的热钱存在,怎能没有泡沫产生呢?
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但是,艺术品市场究竟能否一直繁荣下去,繁荣能够维持多久,都要取决于民间游资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所滞留的时间和所占到的比例,而与这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这次国家针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否又是一次所谓的“虚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