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收藏热背后的乱象调查






[日期:2011-02-11]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字体: ]

  炒股,炒楼,炒兰花,……泡沫一个个破灭,而古董书画的炒作,至今仍在继续着,而且从大陆扩散到海外的市场,之所以这样,皆因中国近几年出现了疯狂的收藏热。

  收藏热连年高热不退,巨大的利益诱惑,催生出一条条造假的产业链和形形色色的骗局,坑害无数梦想一夜发财的试水者,还刺激着盗墓分子贪婪的欲望。记者采访众多业内人士,摸到收藏热背后的一些乱象和黑幕。

  古董收藏趋狂热

  河南洛阳市公安局原文物缉私大队长曲金华,曾和盗墓分子摸爬滚打地斗争过十几年,他告诉记者说:“以前,农民们意外发现一座古墓,拿走里面的东西后轻易不敢出手,事后公安进村一吓唬,遗失的东西基本能够收回来。现在不得了,尤其河南、陕西和山西,古墓多,好多村庄所有男人全干这个,自家地盘里挖完了,去挖别人家的地盘。一旦挖到东西,立刻卖给文物贩子。事后警察即使逮住他们,也很难再把东西追回来,因为他们不怕坐牢,一件像样的铜器或古瓷,十万、数十万元卖出去,坐几年大狱算什么?好多人奇怪,纯朴的老乡咋变成这样?细究,发现它和社会疯狂的收藏热大有联系,一件古物盗出来立马就能变成巨款,比干毒品生意还赚钱,抓住了罪过还比干毒品轻,于是肆意妄为。”

  收藏有多热?

  故宫博物院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叶佩兰对记者说像是曾经的全民炒股,一下子变成全民收藏了。星期天你去北京潘家园看看,人山人海的,全忙着淘宝。一次我去汕头,那儿以前像文化沙漠一样,现也有一条专卖古玩字画的古董街,据说卖得还挺火。为服务群众,我们北京一些老专家们,常被有关组织请到外边去帮着搞鉴定。无论到哪,你看吧,等着鉴宝的队伍排出老远,累得我们,有时除了吃饭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我们就奇怪,好多看着不起眼,言谈没什么文化,也不像是富裕的主儿,却在花钱搞收藏,买这儿,买那儿,买了又不懂,全凭专家替他看。

  至于企业家们,近些年热衷古董收藏的也不少。我曾被深圳一位房地产老板请去做鉴定,到他家一看,藏品几千件,其中瓷器两三百件。为收藏他和夫人吵得不可开交,夫人下令公司财务不许再支钱给他,甚至把他轰出过家门,但他还是疯狂地购买藏品。

  古董过去是贵族的玩具。自古以来,古董收藏,尤其古董级艺术品收藏,从事者圈子很小,人数极少,因它除了要有雄厚物质基础,还要求收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到的眼力。可如今,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具备这后两条的极少。记者日常工作中发现好多企业家,纷纷加入收藏大军,他们有的是“票”一把,附庸风雅,买来古董字画摆在公司或家里以示身份;有的是投资,期望保值和赚钱;有的玩到最后干脆改行变成了古董商或书画商。但记者也发现,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更非收藏家,他们绝大多数不懂古董中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他们的收藏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行家的指导,但他们却是当今收藏界中的生力军,是催发收藏热的动力源。

  北京某拍卖行负责人张某对记者说,有一组数据能说明中国的收藏热已热到何种程度,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古董市场,不算数以万计的古董商店和私下的地下交易,仅通过拍卖成交的数额就达500亿元。其中,中国嘉德拍卖公司2010年11月21日拍卖王羲之《平安贴》,拍价为3.08亿元;22日拍卖李可染巨幅水墨《长征》,拍价1.075亿元。

  同时,来自海外的一些信息,证明中国的收藏热已扩散到日美和欧洲。例如,日本共同社有一篇报道说,2010年12月上旬东京银座里举办一场中国古董拍卖专场,现场举牌参拍的100多人里多半为中国客,一件不太起眼的明代民间瓷罐,7万日元起价,最后被一位55岁的中国人,以10万日元价格拍走。这位中国人说,10天内他将在日本参加7个类似的古董拍卖会,银座的这个拍卖会是他刚刚走完的第4个。日本古董商白木健二说,现在支撑日本古董业界的,是中国的富裕阶层。

  再看英国古董市场。有报道说,2010年英国伍利-沃利斯拍卖行营业收入与2009年相比增长近一倍,为2800万英镑,其中1900多万英镑来自中国的买家。另一家拍卖公司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2010年以5300万英镑的价格,把一只标有乾隆款的瓷瓶卖给一位中国买家,轰动了国际古董市场。英国有媒体评价说:“中国的收藏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英国拍卖行购买古董,改变了英国古董交易的格局。”

  经营古董的人将去乡下搜罗古物的商贩们称之为“大筐”。此行当“文革”时绝迹,改革开放后他们重新冒出来。1990年在太原开往天津的火车上,记者曾遇到过几个凯旋的“大筐”,他们喝酒,吹牛,啃烧鸡,衣衫破旧,言谈举止跟收废品的相像。如今“大筐”们仍在,有的飞黄腾达,变成国际型超级“大筐”,能够西装革履地飞到国外去“捡漏儿”了。

  古董收藏,中国流行了几百年,从未像今日这般狂热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