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收藏热背后的乱象调查






[日期:2011-02-11]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字体: ]


  疯狂背后的推手

  收藏热如此疯狂,是好事?还是坏事?

  故宫瓷器专家叶佩兰对记者说:“社会风行收藏热,按说是好事,至少它证明中国民众真正富裕起来了,过去你没钱想热也热不起来呀?再者,收藏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能让人学会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参与的人多,能提高民众的素质。但细一琢磨,又觉得热成这样不正常,是怪现象。社会上不知何时形成一种买古董就一定能赚钱的共识,结果即使是不懂,甚至是不喜欢,也去疯狂地购买,买到家里等着升值。如果大家都是出自赚钱目的搞收藏,那早晚会搞乱了这个市场。”

  大连著名书画收藏家郭庆祥对记者说:“现在这个市场已经被搞得很乱了,无论是买家、卖家,还是某些所谓的艺术家,全都浮躁得要命,买东西的不懂装懂,全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急功近利;卖东西的好多人在那儿编故事,挖陷阱,搞得假货满天飞;艺术家们,特别是某些画家,不去认真地创作,而是忙于敛财,印刷式地复制自己的作品,欺骗愚弄大量不懂美术艺术的投资者,这样下去,这个市场很快会垮掉。”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股收藏热持久地高热不退?记者多方面采访,探知原因如下。

  首先是捡漏儿的诱惑。收藏界有关古董捡漏儿的一个个传说,数百年来流传不息。现今报道中,类似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譬如欧洲某国一位女律师走在马路上衣裙被什么挂了一下,走回去一看,是一幅被人当垃圾遗弃在路边的旧画,她拿走找人鉴定,发现竟是一幅失踪多年的世界名画,拍卖后获利数百万;又如天津某古董市场小摊上曾出现过一只青花大盘,要价8万元,谁都猜疑那是假货,不然怎会落到地摊上?后来一北京客人,8万元一分不少,东西抄起来就走。两年后那东西出现在某拍卖场,拍出500多万元高价。形形色色的传说和故事,始终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好多人梦想着碰个大漏儿,发笔大财。

  其次是舆论的诱导。多少年来,有关因捡漏儿而暴富的社会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电视屏幕更是长年累月地播放着形形色色“鉴宝”节目。那些节目意在普及文物知识,按说是好事,但它总要谈到价格,最后主持人还一定要问持宝人当年购买此物的价格,以及获知发财的感受,引起观众的羡慕。

  经济社会,媒体谈值论价无可厚非,但不得不承认,如此渲染造势,容易煽起社会性“寻宝”的热情,人们普遍的一个想法是:“这种好事没准儿我也能遇上。”

  鉴宝节目不说价格行不行?记者曾询问过某电视鉴定节目的编导,他说:“不行,收视率靠的就是这个,不然人们不爱看。再说持宝人参加节目是有费用的,不给价格他们也不干。”

  鉴宝节目里专家们说的价格是否太高?天津古文化街一位古董商回答记者说:“这事我们也奇怪,不知道他们依据的是什么,若按他们给出的价走,你甭想把东西卖出去。”老专家叶佩兰曾跟记者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有名的老专家,在某一电视鉴宝节目里把一件瓷器的价格说得特别高,她看不过去,等遇上那位老专家后就问他:“您那价格是怎么出来的?”那位老专家:“唉,不说那么高,他们不干啊。”看来制作其节目的人,有的确实是在忽悠人。

  再就是,现有关“艺术品投资升值空间巨大”的说法传遍社会,其依据是来自拍卖场上的信息。近些年,某些书画和瓷器的价格,在拍卖场上翻着跟头往上涨,媒体一渲染,加上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什么“国宝无价论”,让人误以为艺术品的价格会永远地涨上去,顶多是停滞在它原有拍卖成交的价格上。这一说法忽悠的不再仅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家,这些人开始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古董和艺术品市场。大连收藏家郭庆祥说:“逐利是人的本性,更是资本的本性,一想投资股票风险大,投资企业麻烦多,辛苦多,投资古董、艺术品收藏呢?在这什么都在疯炒的年代里,放上一两年,价格往上翻,膀不动身不摇就能赚到很多钱,何乐而不为?于是大量企业家开始涌入这个市场。这些人当中,大多数是有钱没文化,他们投资古董艺术品带有赌博式的盲目性,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疯狂,拍卖场上一掷千金,结果是让所谓的收藏热变得更火更疯狂。因为他们不是收藏家,频繁倒手是他们热衷的游戏,炒卖赚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此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官场的腐败也是隐藏在收藏热背后的一只推手。天津一位老古董商告诉记者,说:“聪明的贪官早就不要金钱了,要什么?要名人字画,要古董。这些东西他退休后可以变现,万一被纪检部门查着了,他把东西一缴,推说以为是假的,是因抹不开面子才收下的。有的还早就备好另一套假的,真的藏起来,假的对付纪检的检查。同时,聪明人行贿,开始也爱用古董艺术品投石问路,先买一些便宜的,一看有戏,再买贵重的大器。”河南洛阳公安局原文物缉私大队长曲金华在中纪委某处工作多年,他对记者说:“越是高官,越是大案子,涉及的古董文物就更多,有的一抄抄来一大堆,像个小古董店,其中有不少还带着拍卖的价格和证书,说明它来自拍卖场。这些人懂什么古董艺术品吗?就知道那些东西很值钱,以为收那些东西较比安全。”官场腐败的介入,给本已过热的收藏热再添一把火。

  收藏,多么高雅的一件事情,不想中国富起来之后,它却被弄得那么复杂和沉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