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古玩商埃斯肯纳齐在世华艺术馆“上手”文物
参观者“上手”馆藏文物引发热议
正在上海世华艺术馆举办的《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展》,开创了国内博物馆的一个先例,即允许普通参观者“上手”馆藏文物。无论民营还是官方博物馆,此前从未将文物“开放”到如此程度。因此,展览进行2个月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上手”本是古玩业的行话,对瓷器类而言,就是指亲手触摸物品,掂重量、观釉面、察胎体,以确定真伪、判断年代。此次展览中,景德镇考古出土的明代三朝皇帝,永乐、宣德、成化朝的177件官窑修复件,在展期中每轮轮换10件展品供参观者有偿上手鉴赏,每组3件,在专家指导下可鉴赏45分钟,收费300元人民币。
可以亲手触摸拍卖市场上每件都是数百万、上千万元价格的“皇帝的瓷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诱惑。全国29个省市的文博专家、资深收藏家纷纷来沪一亲芳泽,甚至连国际最著名的东方古董经纪巨头、5年前以2.3亿元人民币价格拍下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伦敦古玩商埃斯肯纳齐也专程来沪,在世华艺术馆驻扎两天,逐一上手摩挲细鉴,坦言“机会难得,就是花十万也值”。
但这一“创举”也引来争议,尤其在文物界、博物馆系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浙江一家报纸在报道世华艺术馆的“上手鉴瓷”时,采访了文博界有关人士,有人坚决反对博物馆开放“有偿上手”。反对者的理由,一是认为非专业人士上手,可能使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存在损毁危险;二是有钱就能上手,使全民所有的文物让少部分人独享,有损社会公平,“此风不可涨”。
有意思的是,支持“有偿上手”的声音,主要都来自收藏界。上海世华艺术馆馆长、收藏家赵月汀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上海一位民间藏家到世华艺术馆上手宣德官窑瓷器后,发现自己这几年花了几十万元买回的十多件宣德官窑瓷都是赝品。出了展厅,这位藏家马上就联系起了退货事宜。其实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博物馆中顶尖的鉴定专家,多多少少都在库房里待过。因为年深日久,与文物为伴,接触真品多了,一看到赝品就知道不对。
在古玩市场上,瓷器历来被称为“水很深”的领域,而其中的明清官窑更是高仿赝品的重灾区。真品瓷器最多的博物馆里,藏品只能隔窗遥看。而民间藏家手中的真品精品,也轻易不肯示人。普通的收藏者,往往只能按图索骥,靠看平面的图录图片来练眼寻宝,这往往导致他们买下赝品。
赵月汀说,这次展览,对那些想要捡漏、买“国宝”,做着不切实际发财梦的人来说,是一次棒喝,“要收藏到真正精美的古玩艺术品,只有多看真品、多上手研究标本才是正道。”作为民间博物馆,赵月汀坦言“生存发展不易”,唯有想办法以差异化方式举办展览和活动,吸纳影响,争取生存空间。而对于博物馆是否应该开放“上手”的争议,他表示“不能一概而论”,这批供“上手”的官窑瓷器有其特殊性,因为毕竟是修复品,不像完整件那么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