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江苏有一个“瓷片族”






[日期:2010-11-25] 来源: 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 [字体: ]

 
  158件残缺瓷片,却能卖出688万元的天价——不久前在京城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貌不惊人的小瓷片儿就创下了这样的骄人战绩。这场拍卖会在业内引起轰动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对瓷片刮目相看。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江苏南京的收藏爱好者中间就已经兴起了一股捡瓷片热潮,并将浪潮逐渐“波及”到整个江苏省,以及西安、郑州、上海、北京等国内收藏重镇,成为残瓷收藏文化的推动者。如今,全国范围内的残瓷收藏爱好者已达十几万人,被圈内人统称为“瓷片族”,而这个称号正是来自于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里活跃着的一批南京最早的瓷片收藏者。

 

  瓷片都是“捡”回来的

 

  每逢周末,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内,一家主营瓷片的店铺人气格外火爆。店主张先生作为南京较早的“瓷片族”一员,已经“捡”了十几年的残瓷,他捡的瓷片残件用麻袋装,有很多袋瓷片都堆在家里,店内根本摆不下。

 

  “别小看这些破瓷片,其实都是宝。”据张先生介绍,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与几个瓷友一道在南京大大小小的工地上捡碎瓷片,直到今天还保留着经常到工地上转悠的习惯。

 

  今年8月,张先生在朝天宫古玩市场开了第一家店,将多年收藏的瓷片都拿出来,与喜爱瓷片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切磋。平时,他的这家店就成了“瓷片族”交流学习的“俱乐部”。

 

  与张先生一样,很多“瓷片族”都会亲自出门去收集瓷片,去乡下、跑工地或者和朋友交换,再不行就去古旧市场淘换。“现在外头的古瓷整器有许多都是赝品,瓷片情况要好一些,大概50%是真货。”“瓷片族”徐先生认为,亲手去寻来的瓷片感觉是不一样的,“以前有人说‘赏瓷如同赏美玉,观陶胜似观佳人’,我想只有自己上手去玩,才会有这种感觉。”

 

  同样讲究主题

 

  有人问“瓷片族”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多数人会告诉你:瓷片可以让人花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

 

  在“瓷片族”眼中,玩碎瓷片玩的就是“标准器”,瓷片的最大作用就是为藏家更深入的收藏提供参考依据。“玩收藏开始读专业书、看资料图片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能够配合各个年代的碎瓷片来学习的话,那么就更加鲜活,你可以触摸,可以感知那种味道。以碎瓷片为师,玩得多了,自然就能练就更好的眼力,这样你既能看出赝品的破绽,又不会在真品整器前看走眼。”收藏者徐先生介绍说。

 

  与古瓷整器相比,碎瓷片的投资价值肯定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其精美工艺却在碎瓷片身上保留了下来,因此,在收藏残瓷的过程中,同样有不少讲究。

 

  一般认为,衡量瓷片的价值主要从瓷片的窑口、品种、品相、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确定,单片收藏瓷片价值不高,瓷片要挑选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进行收藏,最好是做系列收藏,如以某个朝代或某个窑口的瓷片为主题进行收藏。

 

  钻进去再跳出来

 

  可以说,在江苏“瓷片族”的带动下,我国古瓷片收藏市场逐渐形成,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每周四都有20多个瓷片摊位,很多南方人会去北京收残片。

 

  “玩残片,的确是件好事情,你看那些残破的白瓷地上,寥寥数笔青釉湛蓝,就勾勒出一幅让人惊叹的渔樵图,仿佛时间就凝固在这片青花碎片上了。”以前专玩瓷片现在开始玩整器的程先生认为,“玩残片的目的是最终能够跳出来,去尝试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玩家应该从残片的窑口到工艺,从胎到釉,从器型到纹饰,从发色到开片,都有一定的认识,淘汰粗劣之器,留下一些精品。“部分藏友瓷片玩久了,陷在里面,拔不出来,但如果太执着于小处,那么很可能会错过真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那就太可惜了。如今玩瓷器的,可以说收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为什么?财力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也有心态的关系,其实整器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么贵,一些明清甚至唐宋的民窑器还是比较便宜的,关键是要找到真品。把得失看淡一点,玩瓷器玩的不是心跳,玩的是心情,跳进去,再跳出来,你的瓷器收藏路才会显得完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