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润斋(1910-1992),或J.T. Tai,原名戴福保。他于1920年代末,在家乡无锡的舅父秦叔开设的古董店里当学徒。凭借天赋的上好眼力和敏锐的生意头脑,不多时,他就被委以挑货买卖的任务,开始游走邻近省县城市进货。1930年代,戴润斋移居上海,开设了个人的古董店,并于1932年迎娶张萍英女士。可是此际时局开始吃紧,入侵的日军不断南进,直趋上海。1937年,终于爆发了抗日战争,平静的生活顿成泡影。终于在1949年4月,戴润斋与家人南迁到香港,从此再也没有重返祖国。
在中国对外的古董市场活动停顿之际,香港有限的商机,自然无法满足他的事业雄心。此时他唯有转向欧美市场。1950年,他毅然做出移居美国的决定。 1953年春天,戴润斋第一次前赴英法,加入欧洲当地购买中国古董的行列。他参加了3月24日伦敦苏富比所举办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e)明代陶瓷收藏拍卖。这位来自纽约的中国买家突然出手,在这当时被视为最重要的中国瓷器珍藏之一的专拍上竞投,并夺得最精美的11件拍品。
在1960 和70年代,戴润斋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场。此间他已成为战后中国古董界中最知名的商人。当时,他参与1963年11月伦敦古董商H. R.Norton专拍,以8,000英镑购入一件极为精美的15世纪配有原盖的青花梅瓶,刷新当时的世界纪录。
与戴润斋生前有着多年合作,并且私交甚笃的伦敦苏富比高级董事Marcus Linell在此次的拍卖序言中这样写到:“如果说卢芹斋是1920及30年代最为重要的古董商,将世界、特别是美国的收藏家的目光和注意引到中国艺术上(其最重要的主顾是小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feller Jr。),并帮助引导和促成当今诸多重要博物馆的收藏,那么戴润斋则可说是战后新一代中国艺术古董商中的翘楚。像其前辈一样,他透过自己的古董生意,致力为财力充裕且有志收藏的人士建构起无出其右的上乘搜藏。其中与他合作最密切的两位可数艾弗里•布伦戴奇(Avery Brundage)与亚瑟•赛可乐(Arthur Sackler)。前者众所周知的个人收藏,现今正是旧金山亚洲艺术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scisco)的典藏精华;后者经年汇集的艺术宝库,其中大多数则为现今华盛顿市亚瑟•赛克勒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的镇馆之宝。”
1982年,戴润斋成立了戴润斋基金会。在他的推动下,基金会从资助医学院学生开始,继而进一步赞助一系列的医学研究、美国红十字会及许多相关的慈善机构。该基金会捐助了多项奖学金给北京大学与台湾的东吴大学。无论是2008年拍出5330万港元的蝴蝶瓶,还是此次总额高达6亿6,666万港元的《彩华腾瑞》御瓷专拍,戴润斋基金会都受惠于这些拍卖所得,并以此承续戴润斋先生的慷慨善心,继续为他的慈善志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