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收藏家?






[日期:2010-04-02] 来源:文汇报   作者:石建邦 [字体: ]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二套)连续五期播出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就艺术品市场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的访谈,一时成为行内外热议的话题。笔者本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情观赏此一节目,但看了两期之后,忍不住为这个节目叫好。

    “收藏学大款”现象令人汗颜

    收藏和艺术品拍卖目前已成为一个媒体和百姓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力逐渐强盛,民众安康,艺术市场得以蓬勃发展。这两年虽然遭遇了世界金融危机,但中国挺立潮头,力挽狂澜,尽显大国本色。相比欧美艺术市场萎靡不振,国内艺术市场似乎更有井喷式的发展。民间资本参与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蔚为大观。大家都在谈盛世收藏,有些老板大款更是为一件作品一掷亿金,气势撼人,以致私下里人们说,现在是“收藏学大款”,实在令人汗颜。

    一些电视收藏节目良莠不齐

    现在还有不少电视收藏类节目良莠不齐:不是现场鉴宝砸盘子玩娱乐,就是专家摆谱像布道,还有的是各式藏家也不管真假晾藏品,神五神六瞎忽悠,甚至有个别节目为了特殊的商业目的通过节目的方式做宣传,老百姓回过神来才知道这是“软广告”。总之,这里面“钱味儿”很重,无形中给普通观众许多误导。有些人甚至以为收藏能一夜暴富,能通过“捡漏”而咸鱼翻身改变自己的窘迫生活。正如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所说,有人受这类节目的影响,即使乘公交车捡到一枚铜钱,也以为要值几十万元,特意上北京请专家鉴定一番。

    道出收藏真谛

    郭庆祥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市场的亲身参与者,通过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收藏实践说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理性的领悟和思考,又有具体的感性的直觉。他此次在央视的艺术品市场热点节目中,系统完整而又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道出了收藏的甘苦、收藏的知识含量、收藏的难度、收藏的风险、收藏的陷阱,给收藏爱好予以启发。

    有几个地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近现代书画收藏家,郭先生对书画收藏和投资对象的圈定上有极其严格把握,这种把握有时候是非常苛刻的。就近现代书画方面而言,圈定收藏对象说穿了就是圈定收藏的画家,并把他们的精品代表作拿下来。郭先生在这里一再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对画家艺术水准艺术高度的把握,这里的关键是甄别鉴定什么是对美术史发展真正有贡献的画家。他不讳言自己对黄宾虹、李可染的尊崇,对齐白石、张大千的失望,认为前者在文化关怀上有伟大的情操,后者仅局限于绘画本体上转圈圈因而没有真正的贡献,这里面固然不无商榷之处,但在收藏实践上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法门。因为齐白石、张大千这两位画家虽然均享大名,但假画泛滥,流传市面的精品力作少而又少,故而这收藏就无从做起。还有像某些当代所谓的大家,大言炎炎,不但名节有亏,本人没有道德约束,体现在绘画上,则把艺术等同于商品,画画等同于画钱,流水线作业,大批量生产,试问这样的作品究竟有什么收藏价值可言?其实,这些经验之谈都是郭先生花钱买出来,用脑琢磨出来的深刻教训。

    民办美术馆应该如何看?

    对于民间风起云涌的兴建美术馆热潮,郭庆祥也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有许多人实际是借美术馆的名义从政府骗取地皮从事商业运作,可谓别有用心。也有一些人本来有弘扬美术推动文化的良好愿望,但对美术馆的经营和维护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通盘的考虑,以为养美术馆非常简单,结果到后来举步维艰,纷纷关张。确实,对于我们这个美术馆程度不高的国度,对于我们“美盲”比文盲多的现状来说,从政府到民间对于美术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水平上,郭先生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

    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是真火还是圈套?

    对时下拍卖行业的红火,郭先生凭直觉同样提出尖锐的问题:拍卖行越开越多,拍卖目录越来越厚,拍品数量成倍上升,成交额不断翻番而且相互攀比,这些现象与艺术品应该越卖越少的规律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解释?是不是意味着赝品伪作越来越多?拍卖行、经纪人以及相关人士是不是在串通一气联合起来给收藏家讲故事?有的甚至是国际故事,如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拍卖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存在着监管缺失?包括谁来鉴定鉴定家等一系列问题,郭先生明白道来,语重心长,确实值得人们的思考。

    希望多出现几个清醒的收藏家

    我们这个社会如今不缺乏有钱的人,但缺乏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深切理解的人,缺乏对收藏的核心价值有清醒认识的人。作为一个成熟的收藏家,郭庆祥先生多年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风风雨雨,今天他把他的甘苦得失、经验教训乃至思考忧虑贡献给大家,与大家分享。我们由衷希望多几个这样清醒的收藏家出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