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陶缘鱼韵悟人生〈二〉






[日期:2011-06-04] 来源:中国陶瓷画刊   作者:曹在堂 [字体: ]

博大精深鱼文化

    承载着生命和爱情,象征着自由、快乐、吉祥、富裕、繁荣和收获的鱼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平民文化。

2003年,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参观中国陶瓷馆时,与我谈到庄子论鱼和鸢飞鱼跃的典故,使我深受启迪。庄子的核心著作《逍遥游》开篇即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气魄宏大,寓意深刻,意境空灵而瑰伟,成为几千年来文人雅士所引用和向往的自由之神。

图1、

《诗经》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则是自由欢乐的宏丽境界。后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爱鱼、写鱼、画鱼者层出不穷,其核心精神就是人类对自由的无尽追求和美好向往。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说:“伯鱼之生,适有馈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孔子视鱼如子,爱鱼至深,其教子的庭堂也称作“鲤庭”。据考证,淄博市境内的孝妇河里有一种白条鱼被称为孝鱼。当母鱼生出小鱼后,眼睛就瞎了,失去觅食能力,小鱼即围绕在母鱼身旁,以己身喂母,等母鱼恢复生活能力后才离去。这种知恩图报的美德受到人们敬重和推崇。逢年过节,特别春节和端午,姑娘和女婿回娘家必带的礼物就是两条大鱼,以示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也体现祈吉徵瑞的祝福。

远古时代人类依赖捕鱼和狩猎而生存。从而把鱼多子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特征作为繁衍生息的心灵寄托,产生了神秘的“鱼崇拜”。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面鱼纹盆,就充分体现了“寓人于鱼”、“人鱼互依”、“轮回转换”的崇拜和图腾。后来人们发明演绎了“易经”和“八卦”,对鱼的认识凝练成了简洁、纯朴、完美的图案——太极图。两条黑白相依,逆向相拥,首尾相参的阴阳鱼构成了一个最完美的圆,成为万物之本体。它阴阳转换,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内在美和构图巧妙的形式美,在古今中外文化艺术领域独领风骚。这一图案被充满想象力而又善于美化生活的陶工画匠们移植到陶瓷盘上,成为生动精妙的审美符号。景德镇人就把完整规范的八卦图绘制在精美的水果盘上,呈现出不同凡响的民族特色。

图2、清 白釉粉彩八卦鱼盘

淄博陶工手下的阴阳鱼,形式更为活泼。盘中两条青花加红彩的鱼在游动中进行爱的嬉戏和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发的美感和男欢女爱的动感。

图3、民国 青花红彩双鱼盘

图4、民国 山西青花鱼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曹在堂  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