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艺术品投资的价值日益呈现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市场。但投资艺术品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比较多,如何鉴别艺术品的真伪、优劣、好坏、高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能及。这里,我们暂且排除艺术品的审美差别,从单纯投资的角度,谈谈它的投资策略和方法。
以空间差别经营获利
一地的收藏家到另一地去找寻价位适中的艺术品,转移到另一地去卖出,可以获取增值的利润,这种方式在信息不很发达的环境里尤其可以大量采用。比如改革开放以前,一些海外的收藏家、投资者,经常到中国内地大批量的采办艺术品,转运到香港,尔后卖到台湾、美国等地。当时,海外很多收藏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入中国大陆,香港一些投资者于是利用这样的条件,在中间赚取了高额利润。有家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卖出张大千山水四条幅仅人民币6万元,同年港商在香港卖出时却高达86万元。由于艺术品拍卖业的兴起,信息畅通,这种在空间方面赚取高额利润的机会比之从前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无可利用。目前,境内和境外,城市和乡村,北方和南方,沿海与内地,由于地区艺术品存量的不同,审美口味的不同,艺术品的地区差还是存在的,利用地区差投资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式。
以时间差价投资获利
国际上有一种通行的说法,艺术品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门类,一般10年增值3—6倍。以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这20年 —25年的价格比为例,齐白石一幅画原市场价150元—250元,目前每幅价约5万—10万元,精品更是几十万元一幅;傅抱石的长轴几百元一幅,已上涨到几十万元一幅,上涨幅度达上千倍的可说比比皆是。尽管现在艺术品底价较高,以后靠时间差获利差价可能会缩小,但大部分经营者都懂得“捂”的道理;等一段时间,艺术品市场趋向发生变化,有一些艺术品会走红起来,那时侯抛出去,就可以大赚一把。前些年,有些投资者看好明清古画市场,投资其中,在80年代还是以千元论的书画在今天均以万元论价,所以他们都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
时间差价和地区差价相结合
比如将买进的艺术品进行分类,一部分目前有地区差价的立即运往其他地方抛出,而将一部分价格比较足的留下来“养起来”,等到有利可图时再出售。这两种方式灵活交替运用,可以兼得两种经营方式的好处。“养大的”艺术品既可以在本地抛,也可以卖到其他地区。成功的艺术品投资者都善于分析自己持有的艺术品,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选择的投资。
避实就虚收冷门抛热门
艺术品时常经常会形成一些热点。比如前些年国际市场上中国元、明、清官窑瓷器行情看好,有一阵子台湾兴起了收藏中国名家紫砂壶的热潮,一把小壶常常炒到几十万港币。近些年,在上海艺术品市场,吴湖帆、傅抱石作品的价格猛涨,这都是十分正常的。梵高生前哀叹没人来买他的画作,说“我的作品总有一天值一百美金”。孰料,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市场上梵高的作品卖出了天价,一幅《加歇医生》拍出了8000余万美元。艺术品市场没有热点就没有高潮,有了热点,相对也有冷点。正确的投资是追踪热点抛货,抛早和抛迟都不好,最佳的抛点是一个阶段的价位顶点,但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有些艺术品的价位起来了,持有人还想再看几年,以为还有更高价位,但往往是“好价一去不复返”。而买进东西,要力求价位适中,尤其要注意收一些冷门,不被常人看好而实际上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秀艺术品,要有眼力和魄力,在冷门价低的时候大量买进,等候热门形成。
吃“仙丹”的投资方式
吃“仙丹”指的是在市场里某些真品被人们视作伪品低价出售,高手独具慧眼,辨伪识真,点石成金,断然买下,接下去查找证实其为真品的依据,然后指点投资者,投资者恍然大悟之后,会愿意出高价收进。如此,投资者立马获利百倍,实现了成功的投资。人们常说投资艺术品会经历三个阶段:“起初将伪品当作真品买进,中途将真品当真品买进,后来将真品当伪作 (伪作之价)买进”,这后者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境地,不是初入市场者所能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