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一词是指什么?
马未都:《水浒传》对市井民生的描写非常细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人生活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则是以生动的形象展示市井生活,是我们的国宝。
关于《清明上河图》有一个故事。张择端画完这幅画后就叫《上河图》,把画呈送给宋徽宗赵佶,然后徽宗就在上面加了两个字“清明”。也就是说,《清明上河图》一开始并没有“清明”这两个字,徽宗加的“清明”二字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政治气象,就是说社会的整个景象,而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清明”这个农历节气,也没有这样一个年号,也不是指时辰。古代的帝王都祈盼国泰民安,都愿意执政的时候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反映一种政治清明的景象。所以《清明上河图》就留有北宋时期政治生活画面的一个景象,整个汴梁地区非常繁华。据统计,整个画卷共画了815个人,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有经商的、有干活儿的、有游玩的,船上、陆地上、桥上都有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件东西保存至今,堪称国宝。
你会喝盖碗儿茶吗?
马未都:这是三件套:上面是一个盖儿,中间这个是茶盏,也可以说茶杯,底下是一个盏托。盏托显然是受宋代盏托的影响,但是它简化了,外形很简单,像一个小盘,主要的功能是隔热。茶杯注入沸茶以后,沸水太烫没法拿,所以把杯子搁这上面,它不妨碍你去端它,也显得非常优雅。它还加了一个盖儿,什么时候加的呢?我们想生活越好,品质就越讲究,所以这一定是在生活好的时候,康乾盛世尤其到乾隆时就出现了这样的茶碗。但盏托配齐则是很晚的事情了。
我们的电视剧里经常出错。
第一是时间上的错误,电视里在清初的时候经常出现这种盖碗,但实际上,它不可以早于雍正。我们今天找不到康熙以前的这种盖碗,能找到的都是雍正以后的,乾隆时期盛行这种盖碗,粉彩的、青花的、单色釉的各个品种都可以找到。
第二个错误是使用的错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大部分使用盖碗人都使用错了。电视剧里一个人拿起盖碗,往往第一个动作就是刮来刮去,但其实盖碗不允许这么使用,这是一个非常粗野而没有礼貌的动作。喝茶用盖儿的目的就是为了滗去茶叶,跟壶的功能没有区别。要稳稳拿住,留一道细小的缝。滗住茶叶饮茶,并不是拿盖儿这样去刮它,更不雅的是拿嘴去吹它。电视上我看非常有身份的主角,一上来刮两下还不过瘾,还呼呼一通吹,这是非常粗野、没有教养的行为。我们今天饮茶和吃饭的时候都不允许用嘴吹,如果你觉得烫就等一下。所以我们的电视剧制作者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而不是简简单单把这个东西拿上来作为道具就完了,你应该知道道具正确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