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部门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历代金、银、犀、玉并列,而犀又远比金、银、玉等器物名贵得多,因为犀角器的料源亚洲犀牛已经灭绝。
《笑傲江湖》第十四章,祖千秋说:“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看来,金庸对酒具之道颇为了解。犀角自古就属奇药,居中国四大名药(犀角、麝香、熊胆、羚羊角)之首,古人以犀角制成器皿,饮用白酒。历代金、银、犀、玉并列,而犀又远比金、银、玉等器物名贵得多,因为犀角器的料源亚洲犀牛已经灭绝。
犀角器在古代工艺品中属凤毛麟角,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是独领风骚。早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秋拍中,一件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币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两件犀角器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这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物以“犀”为贵,存世不超4000件
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犀角仍属于贵族收藏。苏州玩玉器的藏家于宏明告诉记者:“大部分玩古玩的收藏都对犀角望尘莫及,犀角的稀有度与艺术特征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浸淫其中的大藏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屈指可数。”
据相关部门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在这有数的存量中,大部分犀角均散落在海内外知名博物馆和大藏家手中。在中国内地,北京故宫(微博)有100多件,上海博物馆有40多件,南京博物馆有4件。在欧美博物馆中,爱尔兰国立博物馆藏有一批犀角器,约有160多件,居全球之冠。
业界人士告诉记者,近年出现在拍卖会的犀角雕,多数来自于欧美的旧藏,原因是一些博物馆经费不足或其他因素,而不得不把部分藏品拍卖。
玩犀角器的大收藏家,也都聚集在香港与欧美国家。其中,被业内所熟知的是香港名医叶义,北京故宫现存的100多件犀角中有81件是他捐赠的。除此之外,美国藏家黄蕙与霍满棠分别藏有犀角器40多件与80余件,也是业内公认的专业藏家。
犀角器如此稀缺,可以说是卖一件少一件,所以,犀角一旦被藏家收入囊中,一般不会再轻易出手。
资金全部吸纳,十年走出暴涨行情
今天,虽然玩犀角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全世界可供拍卖的犀角精品不过几百件。由于市场上流通数量有限,资金尚能将之全部吸纳,所以,行情一旦启动,就容易暴涨。
事实上,在2000年之前,犀角收藏还是一个偏门。雅昌艺术网数据显示,1994年至2000年间,犀角上拍量32件,成交价多为十几万元或者数十万元, 超过50万元的寥寥无几。进入新千年之后,犀角拍卖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升温,表现在投放量放大,成交率升高,成交纪录不断被刷新。
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一举拍得1076万港币(当时约合人民币1140.56万元),犀角器首次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06年9月的纽约苏富比秋拍,内地企业家徐其明以203.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80.4640万元)竞得清康熙尤侃款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随着海外拍行公司掀起犀角热潮,中国市场也跟着活跃起来,2010年是国内外犀角器拍卖呈现井喷的一年。
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松竹堂珍藏30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高达2.37亿港元。同年6月,北京古天一拍卖行犀角专场中,15件拍品同样百分百成交,成交额高达6266.4万元。同年12月5日,北京保利“酌兕觥”犀角专场中,21件犀角器拍出6046.9万元。这一年秋拍中,北京翰海投入犀角器30件,北京匡时(微博)投入33件,也全部成交。
资金门槛高,鉴定门槛低
犀角器的资金门槛高,但入门与鉴定的门槛很低。业内普遍认为,明清时代制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对象。明清时,犀角工艺到达一个高峰,到了清末,随国势不济而式微。
近几年,由于犀角行情空前高涨,市场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赝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这类赝品非常容易辨认,即使行外,只要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而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的质地、工艺、形状同样重要。亚洲犀角质感细腻、凝重、美观,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的补充,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商业目的性强,艺术性也较低。
2011年底,我国出台了禁止公开销售象牙犀角的文件。拍卖行人士表示,尽管国家近期不会放开市场,但犀角的高价决定了其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不可能低价出手。
“或者说,犀角价格短期不会下跌,倒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造成有价无市的行情”。一位文物专家这样总结。
链接
犀角雕刻的3个流派
据介绍,中国犀角雕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北京派,代表宫廷艺术,取材厚、大,表现皇室题材,工艺精美,不计工本材料;二是苏州派(包括嘉定),工巧荟萃,讲究文人气息,多取材兰亭雅集、东坡游赤壁等题材,用料次于皇家;三是广东派,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以花卉为主,用料较薄。中国历史上,犀角雕刻工艺在明清达到高峰,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则是在清中叶以后,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此外,犀角雕刻作品除了看材质,还要看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
亚洲犀与非洲犀的4个区分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从药用价值上说,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区分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别方法之一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苏门答腊(撒马利亚)犀这三类有双角,爪哇、印度犀则是单角。印度独角犀的角,由于数量极少,价值极高,非常珍贵。三种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最长的有20多厘米,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类似甘蔗,横断面则呈“栗米纹”,底座呈马蹄形,最适合制作马蹄杯,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四是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犀角器观赏5要点
一、刻工。精细入微,布局完美。一般而言,人物、动物图案优于山水、花卉、禽鸟图案,人物、动物、祥禽瑞兽图案优于规整且常见的螭龙图案。
二、材料。质地光泽莹润,颜色不能太深。亚洲犀角呈火红色,非洲犀角呈灰白色且透明度高。
三、题材。雕者一般会挑选自己最拿手的题材,同时也要应材料的形态、大小来决定刻什么,通常会采用大众都喜欢的典故,寓意吉祥的题材。
四、年代。犀角雕不是年代越早就越有价值,相反,年代较早的雕工不及明、清朝代时精细华丽,只要年代不低于18世纪便可接受。
五、作者。犀角雕上有作者留款的,即名家作品,如有题诗句的,与犀角雕的背景相映成趣,则更为难得。一般有名家留真款字的,百中无一,购买时要看清楚是真款还是后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