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德化窑白瓷的鉴赏和收藏






[日期:2012-02-25]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作者:何小龙 [字体: ]

   


中国的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系,即青瓷系和白瓷系。据考古研究,青瓷的发现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初期就有了,到晋代(公元265-419年)青瓷就发展得相当完美,而在宋代汝哥官定钧时发展达到最高峰,有专家认为青瓷是中国陶瓷的鼻祖,其实白瓷的发展更早。

  据资料反映在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迹中,以及在安阳范粹墓出土的陶瓷中就有白陶出现。据科技分析,其胎质成分就是瓷土和高岭土,从而引证我们祖先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烧陶和制瓷的国家。由于白陶器比一般陶器有着胎质坚硬、洁净美观和造型精致等优点,所以老三代的白陶多为奴隶主和贵族使用,大多是陪葬品。当历史进入西周青铜器时代,白陶才逐渐消失和隐迹。两晋后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口南迁,经过唐宋岁月的发展,明清德化窑产品形成独立的白瓷风格。

  福建德化窑素以焙烧白瓷著称,其质感幼细,纯白色的色泽最能自然流露出高贵的品质,在阳光的辉映下细薄的白瓷渗透金光,其透明感和雪白的釉浆如同女性肌肤一样,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中国白”名冠天下。

  德化窑早在唐宋时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和白瓷,到明代德化窑的发展已达到高峰,以生产白瓷闻名遐迩。德化白瓷的胎和釉浑然一体,温润如玉,其瓷和釉常呈“象牙白”、“葱根白”、“猪油白”、“建白”、“奶白”和“天鹅绒白”。明代的德化瓷最有名的器型是人物塑像,常见的有观音、达摩,也有八仙杯和花瓶,文房四宝和仿青铜器香炉等名重于世。到清三代时,德化窑因不受朝廷重视,产品大都是民间日用品,釉色常常白中泛青,除白瓷外也陆续生产一些青花瓷和五彩器等。

  一般,瓷土和釉料中都含有一定的氧化铁,氧化铁经过1300度高温焙烧后,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但如果胎土和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含量低于0.75%,经过焙烧即会形成白瓷。因此,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不是将白色的呈色剂添加到胎土或釉料中,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再经过加工,使其含铁量降低,在高温还原的氧化中,洁白的瓷胎加上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造出白度极高的白瓷,所以在白瓷烧造史上先后出现有“青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等白瓷产品。德化窑生产的白瓷是白而不青,还是由于含氧化硅和氧化钾,玻化程度极佳,胎薄釉片白,产品透光色呈粉黄,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德化窑在明清时大量生产人物瓷,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此时人文文化也得到全面的发展,许多制瓷作者往往在白瓷后面打有印记和款式,人物塑造表情生动动作健美,肢体准确线条细腻到位,衣着自然时代特点强,所以有藏家认为德化窑是女性瓷之说。

  德化窑白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宋元时的刻划、模印和堆贴已达到较高的成就,明代德化白瓷的装饰又增加印花、贴花、划花和透雕,明末时还出现过釉下青花彩。印花纹饰大多是印模压印,所用图案仿青铜器纹饰较多,如饕餮纹、云雷纹等。贴花也叫堆贴,这种宋元常用的技法在明清得到广泛应用,如八仙杯和龙虎杯、狮耳炉和蟠龙瓶等很有特色。刻划技法是德化窑的传统刀法,到明代时一些花卉刻划篦纹就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刻划精细的文字和诗词等,这种技法和长沙窑文字纹饰有同工异曲之妙。透雕装饰是德化窑在明晚期时的新工艺,做工精致,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在考古中发现的透雕套杯、透雕熏炉、透雕笔筒和透雕的瓷狮子都非常别致,有极高的工艺审美价值。到明清时德化窑的各种装饰又有新的发展,如有色釉、电光水、镶金线和点釉等,到民国时德化窑基本不烧釉下青花瓷。

  德化窑的款识早在宋元时就已出现,先用毛笔写在瓷上,由于颜料含铁高故在釉下呈酱色,经常出现在碗内、盒底和盒盖上,多以姓氏和年月为主。到明清时不少瓷器都压印有作者的姓名,如何朝东、张寿山、林朝星、张翁、文荣、陈念山、林子信等等,字体有篆书、楷书和行书。也有堂号款和地名款,如心荣、山人陈伟、福建德化制造、福建德邑等等。青花书写款较少见,以画代款在明末清初较多,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等等。记年款多是白瓷祭品,如在德化县香村寺中一对五彩九龙瓶,上书“康熙25年,德化县知事鄞县范正辂选制”等等。印章款从清朝开始比较盛行,如何朝宗、林捷升制、许云麟、珍和金记等等。

  鉴赏宋元明清时期德化窑青白瓷,首先器物造型简朴实用性强,结构线条流畅做工细致,装饰图案讲究胎体厚薄不一;外销器型胎薄,装饰图案精细胎质密,也有胎质较松看上去似有温度不够的感觉。釉较厚或积釉处微泛青色,上部釉面均匀下部釉层较厚,少数出现汗珠状积釉并有冰裂现象。有扣烧或口朝下出现的芒口,有粗支圈点痕,有些白瓷下底及单件器物有砂。器型以手拉坯和模印为主,雕塑较少,器物接口处的处理较精细,接缝处几乎看不见,特别是外销器型最为突出,时代特征较明显。宋初的器物具有较强的唐代特征,器型丰满尤为瓶类最为突出,造型厚实;元代讲究精细小巧,大高足杯尤为体现马背民族的文化;明清以纹饰丰富为主,产品质量高,做工精确而随意,雅俗共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