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玩儿瓷片需谨防误区






[日期:2012-10-09]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作者:徐俊和 [字体: ]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古瓷片市场已逐渐形成。时至今日,随着瓷器收藏的不断升温,与之相关的瓷片收藏队伍也在逐年壮大。一时间,大批藏友的身影相继出现在工地、河堤,以期在淤泥中掘到“宝贝”。事实上,拣集瓷片并非以量取胜,如果不小心陷入了碎瓷收藏误区,则很容易走上鉴别歧路。对此,徐俊和提醒广大藏友,须谨防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

  但凡老瓷片一概收入囊中

  在不少瓷片收藏者眼中,只要是老瓷片,便不论好坏一概收入囊中,生怕漏掉任何一件。而事实上,这种看似精明的举动恰恰“受累不讨好”。“我个人建议,对于一些毫无特色的瓷片,即便再老也不宜多藏。要知道,瓷片收藏最重‘物以稀为贵’,精致的瓷片一块就好。通常情况下,从年代上看,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升值潜力极大,而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一些有名头的作品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一般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瓷片的价值,尤其是那些数量相对较少、制作相对精美、器形相对独特的瓷片最受青睐。”与此同时,徐俊和亦认为,出于单片碎瓷收藏价值不高的考虑,因而藏友须尽量挑选有代表性或有特色的品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做系列收藏,譬如以某个朝代或某个窑口的瓷片为主题等。

  误区二:

  过分依赖瓷片的借鉴作用

  “虽说瓷片是瓷器收藏爱好者最好的老师,但其中也不免蕴含了一部分仿制瓷片,所以收藏瓷片要懂得排比,通过比较盈润程度、胎色等途径分辨出真假优劣。有些人机械地认为‘瓷片无假货’,继而将瓷片作为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便很容易走入误区。”在徐俊和看来,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学,瓷片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但若完全摒弃一切而单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

  误区三:

  鉴别瓷片真假先看断面胎

  据了解,随着瓷片收藏的不断升温,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大量高仿假瓷片。在本市的一些古玩市场,这些假瓷片随处可见,且由于藏友对瓷片的警惕性较低,因而屡屡有人上当。对此,徐俊和建议说:“在鉴别瓷片时,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应先看断面胎,但事实上此方法很容易让人走上鉴别歧路。正确的做法是,应先从釉面、纹色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判断。”此外,他还建议藏友,轻易不要到古玩市场购买古瓷片,要知道随着景德镇烧制的仿古瓷愈加“真实”,加之后期做旧工艺,使得很多行家在鉴别上都须反复观察,更何况经验并不丰富的新手。因而,建议藏友还应以实地拣拾为主。

  误区四:

  借助藏瓷片实现投资升值

  倘若从瓷片本身所蕴藏的价值看,其收藏研究价值要远大于市场价值。“应该讲,瓷片因其本身的不完整性奠定了其在市场价值上的地位。作为藏者首先要清楚我国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与整器相比,瓷片收藏仍仅限于一定范围,并未完全进入市场。譬如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事实上,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名贵、稀有的品种,基本上都不具备升值空间,因而希望通过瓷片收藏进行投资的藏友千万要注意。与此同时,对于普通收藏者或刚入门的新手而言,不要急于追求收藏全朝代的瓷片,因为这样既浪费精力又耗费金钱。尽管现如今瓷片已经成为一项独特的收藏品,且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大幅增值前景不大,收藏者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态,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自己学习的资料与鉴定的辅助工具,借以识别陶瓷伪品。”徐俊和如是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