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学堂
十年前,若收藏浅绛,先不要说是不是一种好的投资,首先就会为人嘲笑甚至是轻视。因为晚清民国瓷器历来不为世所重,更何况彩质轻薄容易湮磨的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兴起于同治光绪年间,至多不过存在70年,便被新粉彩取代,在瓷器史上素来不受重视。大约十年前,即便是浅绛彩瓷名家之作的一个瓷盘,5000元亦可入手。
然陶朱公有云:人弃我取,人取我弃。此乃经商致富之诀窍,亦是收藏的不二法门。浅绛彩瓷不为人重视,无论是在元青花的热潮,还是高古瓷的重新评估中,都显得落寞,日渐流散。如今十年倏忽而过,基本上所有的浅绛彩瓷,涨幅在10倍左右。虽然和某些当代艺术品一路狂飙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论其进入门槛低,风险小,收益稳定,实在是一门极好的“冷收藏”。
而今浅绛由冷转热,自然有其原因。收藏市场最喜欢讲故事,若不能讲个所以然,无法获得高溢价。浅绛彩瓷倒是很可以讲故事。第一,其产生于乱世,存世不久,为一现之昙花,可以引人兴趣。其二,其确实在中国瓷器史上,以文人气质入瓷画,诗书画三源同现瓷胎,使得中国文化最精华的情致,和瓷器造型艺术结合。承前启后,有其特色。其三,其最大的缺点,也就是低温烧就,颜料容易脱落,尤其是绘人之作面目漫漶模糊,反而带来一种古旧残缺之美。这种缺陷美,使得在浅绛彩瓷中,精残品的价值往往胜于普全品。
最近两三年,浅绛彩瓷在收藏拍卖市场究竟表现如何?可以以2010年为一个转折点。2008年以前,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价位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而2012年已跃升到40至50万元之间。2011年,程门父子合作琮瓶一对,以84万元成交。
在民间交易方面,雅昌艺术论坛近代民国瓷版一直是浅绛彩瓷交易的晴雨表。单件浅绛彩瓷作品突破百万在2012年10月成为现实,王少维作、王凤池题款的浅绛彩大瓶以12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单件浅绛彩瓷民间交易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