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凰生活周刊:请问叶先生,那么“珠山八友”是八个人吗?他们的瓷板画有哪些特点?
叶先生答:“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匋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上,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他们的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吸取了近代画的营养,完全可比肩于画家在纸绢上作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正如“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先生结社时所撰写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云:
道义相交信有因,
珠山结社志图新。
翎毛山水梅兼竹,
花卉鱼虫兽与人。
画法惟宗南北派,
作风不让东西邻。
聊作此幅留鸿爪,
每至月圆会一轮。
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用新粉彩把瓷板作宣纸尽情地在瓷板上抒发情感,演绎到最高峰,成为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成为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四)凤凰生活周刊:请问叶先生,“珠山八友”最俱代表性人物是哪些?
叶先生答:“珠山八友”最俱代表性的是王琦、王大凡、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汪野亭、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
王琦:(1884-1937年)以画人物为主。早年以钱慧安仕女为蓝本,绘工笔粉彩人物,中年后改学“扬州八怪”黄慎的画风,以写意人物为主,勾勒侧锋用笔,线条简洁流畅,顿挫有力,挥酒奔放。作品中多见较长草书题记。常用印有“王琦,匋斋、碧珍、匋建、王琦画印”等。
王大凡(1888-1961年)以画人物为主。画风严谨、功力深厚,人物勾勒中锋用笔,线条自然流畅。1939年以后,作画不用玻璃白,直接将彩料平涂于胎,称为“落地彩”。常用印有“希平草庐、堃、大凡”等。
何许人(1882-1940年)擅长粉彩雪景,用笔洒丽,自成一家。构图讲究布局,注重远中近三重构图,绘画精细,层次清晰,所绘雪景十分逼真。有时景中常以红色稍作点染,使寒光雪色中增加暖意。常用印有“何、处、许人出品、德”等。
徐仲南(1872-1952年)青年时画人物,中年习山水,晚年专攻竹石。绘竹苍劲挺拔,枝干遒劲有力,错落有致,竹叶聚散得体,萧疏纵逸,颇有劲节凌云之气韵,竹下多见溪边奇石,与竹浑然一体。常见用印有“之印、仲南、徐印”等。
邓碧珊(1874-1930年)擅画粉彩鱼藻,有水墨画意。游鱼水藻以艳黑勾描,水藻丛丛相交有序,用绿色晕染,从内到外,绿色由浓到淡,游鱼生动自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从背到腹,色彩由浓到淡过度自然。多见数鱼同池,自由自在游而不散。常用印有“邓氏、碧珊”等。
田鹤仙(1894-1952年)早年学绘山水,晚年专攻梅花。喜用斜线构画,偏锋用笔双勾树干,梅朵双勾着色,花型正、侧、犯、背,朝向生动。常用印有“古石、鹤仙、田印”等。
汪野亭(1884-1942年)擅长粉彩山水,采用通景画法,一气呵成。常用带皱勾勒山石,以“园”点,“介”字点,“个”字点画树叶。画中多见林木葱笼、小桥茅屋、策杖老人、水中渡船等。汪氏是一位多产画家,早中晚期,绘画风格由细腻到粗放变化。早期以尖笔细致皱画法,细腻柔丽;中晚期用笔迅疾率意,常以小斧劈皱法画山石,粗犷简练,气势雄伟,用彩灵活多变,有的青翠浓郁,勃发生机,有的墨彩浓重,苍古奔放。常用印有“平生、平山、汪平、野亭”等。
毕伯涛(1885-1969年)擅长翎毛花卉和走兽,以侧锋画枝干,没骨法画花朵,小写意勾染画小鸟,画面疏朗,多见插屏为主。常用印有“伯涛”等。
程意亭(1895-1948年)擅长花鸟,采用勾描填色法作画,线条工整圆润,以工笔丝羽法画小鸟,鸟头部较大,形体生动,程氏一生勤于笔耕,留世作品较多。常印有“程印、意亭、程”等。
刘雨岑(1904-1969年)擅长粉彩花鸟。以工笔丝法画小鸟,设色清新,形象生动。“水点桃花”的枝法是刘氏的独创,直接用含料的水笔点出花头,活泼自然,形态逼真。常用印有“竹人、雨岑、饮冰斋”等。
纵观“珠山八友”最俱代表性人物的作品,不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还是竹石梅花,昆虫鱼藻,均见画艺精湛,功力不凡。每幅作品使你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让你得到非同一般的美感享受,这就是“珠山八友”瓷画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