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文物作假显示了强烈的地域性
书画作假 在扬州较多 称“扬州刀”,有真有假,难以分辨
扬州文史专家介绍,各地文物做旧、作假都有地域性。比如说陕西,就爱做青铜器,安徽地区就爱做玉器,这都和当地的文化积淀有关。而在扬州,因为“扬州画派”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所以就有了书画作假的“传统”。
长沙货、开封装、扬州刀、苏州片
在中国古董行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诀“长沙货、开封装、扬州刀、苏州片”。这简单的几句话,大体勾勒出了一幅明清全国古玩赝品市场的地图:从长沙出来的“古董货”,大概都是假的;从开封装裱的书画,可以乱真,当然也是假的;苏州对于书画的作假技艺很高超,可以将一张宣纸字画剥离成两片,故称“苏州片”;而扬州刀,则是扬州书画作假的一种特征,也叫做“扬州皮匠刀”。因为凡是扬州造假的书画,其题款末笔,一般都形似旧时皮匠所用的刀具,肚圆而尾翘; 而所有的作假作品中,扬州的作假人最喜欢石涛的作品,因为石涛的楷书在行笔后期也很像刀锋。
和其他地方的作假相比,“扬州刀”有一点很特别,那就是常常故意在书画赝品上留下暗记。这也是为了日后有所“识别”,算得上是“盗亦有道”吧。据悉,盛世收藏,但凡历史上的开明盛世,都会造成艺术的繁华。比如说隋唐时期、清朝的乾隆时期等,作假者也会在那时达到高峰期。
一两晚就能作出一幅
“这些书画作假者,不可能开个作坊,明目张胆地去作假,一个人在家里书房里就能完成。”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扬州有一些作假者,作假的书画作品,往往一两个晚上就能作一幅出来,卖个两三万;拿到拍卖会上,就能卖出10万以上,或者更高的价格。”
而如今的扬州书画作假者,也不局限于石涛的作品或是“扬州刀”了。但他们的作假作品数量都不会太多,多了也就泛滥了。尽管书画作假的形式五花八门,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无非是摹、临、仿、造四种手法。
“摹”是复制书画,又被称为“影拓”或“移画”,就是在原作上敷上一层透明的胶纸,把原作的轮廓用墨线勾描下来,再用宣纸在稿本上勾摹,墨线勾好后再圈色染墨。
“临”是在熟读原作的基础上,把原作放在周围,边看边画,尽量将作品和原作的布局、精神相吻合。这种临法,对于临者的书画技巧和艺术修养要求较高。
“仿”,则不局限于某一派某一家的某一件作品,而是通过熟悉和掌握书画风格和特点,力求神似,不求形似。
“造”,是作假者从未见过某一派某一家的书画作品,而是根据传说或相传凭空伪造的。造假的形式,一种是有本的造,多是造假者熟悉被造书画的风格特点,利用被造者的名气,采用其书画风格特点而造假;还有一种是无本的造,也就是无根据地造,即从未见过某作品而生搬硬造,属于粗制滥造。
有真有假迷惑性更强
在文物作假界,作假者的技艺越来越高超。相比较瓷器,书画的作假更难以让人分辨。因为瓷器有着非常明显的年代特征,哪个朝代哪个窑口烧制的,丝毫含糊不得。而现在有的青铜器作假者,故意做好之后深埋在地里,然后让当地农民“无意”挖出来,带着专家去看,很能迷惑人。
当然,瓷器、青铜器作假,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假;书画作假则有所区别,甚至是在一张书画作品中,有真有假,这就对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画的作假通常还有移款、添款、改款、挪移题跋、转山头、拼凑画心、长卷割裂分段等方法,一般是将无款画改为有款画,小名家改为大名家,时代晚的改为时代早的。在一幅字画中,有部分是真,有部分是假。
“说起来,相比较其他作假,书画作假者还是有些水平的,艺术才能都不低。”业内人士笑道,“起码他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才行,然后还要下苦功,临摹某位名家的作品,没有一段时间可不行。”一般来说,所有的书画名家,都是有自己风格的,只要是有风格,那就有迹可循,就可以学到精髓,达到形似神似。
“看上去,书画作假者花几个晚上,就能赚个几万。这其实和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之前还是下过多年苦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