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微量元素、冷光谱、X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据他了解,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元青花瓷片方面,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叁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 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 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羊城晚报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没意思,不值钱!‘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6万多!”吴树佯称。“6万多?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每件东西鉴定费300元,若要开具鉴定证书,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元开鉴定证书的,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元买一张证书,值吗?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没问题!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元钱,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万元左右进账。
肆
隐于市的“高手”
据了解,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件绘有人物形象,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怎么就知道总数了?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