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王立军遇赝品为何不表态:说假的不是拆台吗?






[日期:2012-03-13] 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核心提示:我剪彩的时候,记者们热情地问:‘王老师说说吧,里面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那时我已经知道里面的东西大多是赝品了,可我总不能立刻泼冷水吧,只好说这东西要用高科技仪器才能检测,肉眼是无法鉴别真伪的。”王立军感叹说,说真的昧良心,说假的不就是拆人家台吗?


古玩市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城市快报》2007年3月16日09版  作者:佚名  原题为:揭秘古玩江湖内幕

近日,一起“真假田黄石案”在古玩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此事以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判决卖方退还40万元给买方而宣告终结。3月9日,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著名鉴宝专家王立军接受采访时,揭示了一个真实的“古玩江湖”。王立军的头衔很多,广为人知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鉴宝》栏目的专家组成员。

青铜镜事件背后有隐情

今年年初,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和江苏丹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一面据称曾被陈逸飞等人出价100万美元的战国青铜镜,在礼仪小姐展示时不慎摔落在地,当场碎裂!这件事引起轩然大波,很多藏家和观众对工作人员的粗心予以质疑。

王立军当时也在场,他透露说,那面铜镜其实并不为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看好,只因铜镜所有人陈凤九另外收藏了几面有价值的铜镜,所以才破例让那面铜镜登台亮相。至于铜镜值100万美元的说法,是陈凤九的一个朋友说的,并不可信。王立军说:“我们跟陈凤九各让一步,他不追究,我们也不向媒体透露铜镜的实际价值,所以人们再也没看到这个事件的后续报道。”

收藏家都被赝品欺骗了

在王立军看来,当下的古玩市场赝品无所不在。王立军说:“有一次,武汉的一位收藏家请我看他的东西,他家里摆满了超市的那种货架,货架上堆满了青花瓷器。那个人省吃俭用,就为了买藏品。我看完他的东西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全部是假的。我只能告诉他,你感觉不行,不要再投资买这些青花瓷器了。这时旁边一个人走过来,请我去他家看看。他也收藏了一大堆古瓷器,哥、官、汝、定、钧,五大名窑的大概1400多件,也都是赝品。”

著名专家也不敢说真话

王立军是收藏佛像的专家,广东一个企业家花了几亿元,想搞一个佛像馆,请他去剪彩。“剪彩的时候,记者们热情地问:‘王老师说说吧,里面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那时我已经知道里面的东西大多是赝品了,可我总不能立刻泼冷水吧,只好说这东西要用高科技仪器才能检测,肉眼是无法鉴别真伪的。”王立军感叹说,说真的昧良心,说假的不就是拆人家台吗?

马向东藏品基本是假货

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案发后,王立军被请去鉴定他的收藏。“马向东的藏品都在一个密室里,基本上都是假货。”王立军说,“上海有个60多岁的老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买了很多古玩,请专家鉴定,有的说真,有的说假。最后,他找了五六个专家来会诊,专家说全是假的,老先生当场就中风瘫痪了。”

上万家企业造假一条龙

为什么赝品会充斥古玩市场,王立军说,现在造假、卖假以及假鉴定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据说,现在全国有成千上万家文物仿制企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以假充真。王立军告诉记者,仿制文物的事自古就有,中国曾出现过四次作伪高潮——第一次是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次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好多的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次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收藏热的升温,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作伪手段更为高超,造假者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分工合作,造假逐步专业化。

专家眼光越差越有人找

在王立军看来,现在赝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是鉴定专家队伍良莠不齐。“有的专家是理论型的专家,整天在家写书,但鉴定经验、眼力不过硬;有的专家是极端型,瞧不起民间藏品,一律否定;有的专家是老好人,只要送东西去,他就好好好,闭着眼睛看东西,全是真的;有的专家人品不好,是腐败型,家里面的各种礼品从门口排到窗户下,放得满满的,鉴定证书天天写,一出就是几十张。”王立军说,“当然还有‘复合型’的,即:眼光既差又是老好人。我粗算了一下,如果这些专家每人每天只为藏家看一次东西,全国每天就会出现上百件赝品,三年之后,藏家手中将有成千上万件的赝品。”

“我曾问一个古玩城的老板:‘你为什么喊某某来搞鉴定?’他说:‘我要是让一个眼光好的专家来,那么我们一分钱也赚不到。’越是眼光好的专家,越没有人找;越是眼光差的专家,天天门庭若市。”王立军说。本版稿件据《北京娱乐信报》《青年周末》《周末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