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谁在拍卖中国》——中国沉船






[日期:2012-11-21] 来源:《谁在拍卖中国》 第一章  作者:吴树 [字体: ]

“毫不夸张地说,哈彻先生与德国纳高拍卖公司共同策划的这次拍卖会,可谓是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秀,无论从构思、前期策划还是从规模和聚众效应上讲,都达到了相当完美的艺术水准。早在半年前,他们就为这场拍卖会进行了一系列空前绝后的造势活动:出版发行《‘的星号’沉船打捞经过》及《‘的星号’宝物拍卖图录》、在4大洲11个国家展示沉船模型及部分拍品、建立‘的星号’网站,详细介绍‘的星号’货船从遇难到打捞的全过程以及声势巨大的展览场面,并先声夺人地进行网上报价和竞买。

 

  “2000年11月17日,对于德国纳高拍卖行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在这以后9天内所进行的一场破记录拍卖,非但改变了自己拍卖行的命运,而且也改变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某种格局。

 

  “拍卖会在非常戏剧化的首演节目中拉开序幕:首件拍品是一只康熙年间的红色花瓶,起拍价2000马克,从一开始,这批瓷器的打捞者迈克·哈彻先生就举牌参与竞买,经过几轮竞争,最后他以15,000马克的报价成交。谁都明白,哈彻先生的出手决不是为了买回一件可以炫耀自己曾经征服海底世界的纪念品,一开始就为整船的拍品树立一个价格标杆,应当是哈彻先生明白无误的目的。

 

  “虽然参加此次拍卖的人数空前,但是由于主办方出于多方面考虑,事前并未直接在中国大陆投入广告宣传,所以到场的华人大多数是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大陆以外的华人圈中的藏家和炒家。他们似乎在事先就有某种默契,很少相互竞价,大部分人都是在略高于起拍价的价位上成交。当拍卖进行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我才发现有一位新进拍场的华人突然活跃起来,那人带着眼睛,一付学者模样,后来我才听说他是中国银行德国法兰克福分行副行长郑德力博士。

 

  “郑博士显然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他眼睛紧盯着图录,动作很不熟练地频频举牌,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叫做‘按图索骥’”——埃米利先生是个中国通,交谈时经常会冒出一些汉语成语。

 

  “听说郑博士的祖籍是福建德化县,此次是受德化县政府的委托,在拍卖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匆匆赶到现场。可是此刻他却遗憾地发现,委托人开出的买单上面许多东西已经被人拍走。尽管如此,最后郑博士还是在剩余的物件中,挑选了72件青花瓷和著名的德化白瓷碗、盘、碟等,最终竞买成功。据事后郑博士向当地媒体透露,这些拍品的平均成交价约为10欧元左右。除此之外,郑博士还为委托人购买了此次拍卖品的全套图录和主办方提供的有关打捞沉船的全部影像资料。

 

  “纳高的这场中国古代瓷器专场拍卖会一直进行了9天,令人吃惊的是35万件拍品竟然全部成交,无一流拍。但是尽管如此,结局似乎距离哈彻先生的标杆相差甚远,35万件拍品总成交额只有2240万德国马克,当时约折合人民币8320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拍品的成交价不足100马克。我当场购买了5套28件清中期的餐具,总共才花了20几万美元。

 

  “天量成交但利润却不理想,对此,哈彻先生似乎有些懊恼。但是,对于德国纳高拍卖行来说,却是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辉煌业绩。正如当时各国媒体所评述的那样,此次拍卖会不仅让纳高拍卖行获得了丰厚的佣金,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多项世界记录,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纳高拍卖一夜成名、蜚声世界!”

 

  讲到这里,埃米利向记者解释说,他所说的“破记录”,并不是指单件拍品的天价成交,而是这场拍卖会在整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对拍卖会所进行的整体包装无论从组织到策划,其精致程度、所投入的资金量均创下了历次拍卖会的最高记录;

 

  同一种类的拍品多达35件,打破了历次拍卖会的拍品数量记录;

 

  毫不牵强地将拍品与它的凄美身世打包出售,打破了历次拍卖会“只卖商品、不卖故事”的形式记录;

 

  连续9天的现场拍卖,打破了历次拍卖会的单次拍卖时间记录;

 

  打破了此前历届拍卖会参入人数的最高记录;

 

  此次拍卖35万件拍品全部成交,创下了历次拍卖会的成交率记录,被有关国际专业机构公证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拍卖会”,其创下的拍卖史记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最后,埃米利先生对这一场拍卖会作了如下评价:“对于大部分参入或并未直接参入此次拍卖会的古玩商人们来说,他们的收获并不只是从此场拍卖会买到了多少便宜东西。自从佳士得(微博)、苏富比(微博)将西方油画爆炒成天价卖给日本人后,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来又发生那两家拍卖公司因涉嫌价格垄断在美国被起诉,世界艺术品市场一蹶不振,陷入了群龙无首的低迷状态,大家都苦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而德国纳高举办的这一场拍卖,让更多场内场外的人们从这艘原属中国的古代沉船上察觉出一种新的商机……”

 

  历史验证了埃米利先生的评述。数年过去后,有心人惊讶地发现,上世纪末发生在德国斯图加特的这场中国沉船整体大拍卖,最大的受益者并非哈彻,也不是纳高拍卖行,而是当时正由于佣金丑闻而依旧官司缠身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因为正是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会100%的成交率,使这两家拍卖行的主人得到了上帝的暗示——在大洋彼岸,他们新的“救世主”已经悄然诞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