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谁在拍卖中国》——一个中国渔人在纽约的惊人壮举






[日期:2012-11-30] 来源:《谁在拍卖中国》 第二章 夺宝风暴:中国富豪血战欧美大陆  作者:吴树 [字体: ]

  采访时间:2008——2009年。

  采访地点:美国纽约。

  受访人:纽约朵尔拍卖行雇员、纽约市若干媒体记者。

  采访人:罗曼(化名,外籍学者,本书作者委托采访人)。

  文字整理:本书作者。

  2001年5月16日,在纽约华尔街西面的一幢大楼内,聚集了东西方众多实力雄厚的古董玩家,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宝大战,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操持下“开打”。事前,曾有不少当地人对此感到惊愕,因为几天前,另外两家世界级拍卖巨头——纽约苏富比[微博]和纽约佳士得[微博]也在同一区域举行秋季拍卖会,由于这两家公司的丑闻阴云未散,拍卖场门可罗雀,成交率低迷。

  这家名叫Doyle New York(朵尔)的小拍卖行因何得以广聚人气、独占鳌头呢?了解拍卖行的人都知道,有没有重量级的拍品是决定一场拍卖会成败的关键,而现身朵尔卖场的正是一批足以先声夺人的中国古代瑰宝——景德镇早期青花瓷。

  “9.11”事件前,在中国人的眼里,似乎根系不发达的美国佬基因里就缺少爱国元素,其实不然,虽然那里的年轻人在愤怒之余会点火焚烧他们的总统画像或星条旗,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愿意用自己的金钱去购买别国的文化,以填充他们国家饥饿的文化腔肠。这一批中国青花瓷拍品的所有者莫瑞尔夫妇,曾经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他们年轻时长期旅居欧洲,买得了不少意大利和中国的古代艺术品,尤其是成套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很多都是清代皇宫里面的御用珍奇。莫瑞尔夫妇生前陆陆续续将自己的藏品捐了一部分给纽约几家博物馆,老两口去世后,剩下的物件则由他们的委托律师代为拍卖。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在拍场正面两边巨型荧屏上频频亮相,轮番轰炸着在场者的眼球……最令人瞩目的一件拍品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闪亮登场——那是一尊元代青花四系海水龙纹扁瓶,编号74。此器物造型奇异、纹饰精美,但可惜瓶口显然是残破后由人工沾补上去的。除此之外,扁瓶正反两面以及底部还有几条明显的裂痕。这种现象,在亚洲古董圈里,通常被称作“残品”,一般是不会有人出高价购买的。据莫瑞尔夫妇生前记录:他们是1973年在伦敦购买的,当时的价格是77,000美元。尽管如此,由于朵尔此次拍卖的主打拍品事先都在香港等地做过路演,拍卖方显然对拍品信心满满,这件残破扁瓶的起拍价高达80万美元。

  “100万、110万、120万,好!那位先生直接加到150万……”拍卖师兴奋地指向后座一位亚洲买主。那是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位古董商,他见几个欧美买家纠缠不休,便索性跳出“三界”,直接把竞价打上150万美元。这是拍卖场上惯用的伎俩,用中国人的说法叫“泰山压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摆脱与对手在低位纠缠中容易造成的渐进式哄抬天价,直接跳过几级台阶出一记重拳,往往可以给对方造成一种志在必得的印象,使对方丧失斗志,放弃竞争。

  “150万、150万……”拍卖师一只手操槌,另一只手与目光成一条直线,在竞买席黑压压的人头上面快速移动,如同一只在半空中觅食的鹰隼张开利目利爪,寻觅着视野里的猎物。发现了——

  “200万!200万!前座这位绅士出价200万!”英国人的自大常常不加掩饰,就算是在这样一场小小的拍卖会,前座前牌的荣耀也足可以引发绅士们的优越感。艾斯肯纳西——这位来自英国伦敦的古董商朝热情洋溢的拍卖师微微报之一笑,自信地举起拍牌,随即用眼睛的余晖扫视了一眼拍品和周围的人,那神情分明不过地传递出一样毋庸置疑的信息:那只破瓶子,就是我的啦!

  不只是英国绅士艾斯肯纳西自己这样认为,台下的记者和美国古董界的参入者,也用一声不约而同的“噢”,高度认定了这只中国瓶子的下一位主人是谁。

  其实,美国人并不看重中国的青花瓷器,关于这一点,你只要走进美国各地的博物馆或一些收藏者的陈列室,就可以清楚。面对激烈的竞拍,到场的美国买家往往很快就变成了普通观众,有的人干脆就把号牌放在屁股底下垫坐。所以,当艾斯肯纳西将竞买价打到200万美元后,在场的美国人就坐等落槌了。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正当拍卖师将落槌的最后一秒钟,冷不防后座又有一位中国人高高地举起了食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