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新浪网收藏频道3.15特约而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民间收藏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005年,中国收藏爱好者的人数为7000万;2009年资料显示,这一人数上升为9000万;2011年调查显示,中国民间藏宝者增加到一亿以上,民间收藏的力量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着。中国古玩收藏热持续30年来,有可喜的一方面,但有更令人堪忧的一方面。可喜的是人们对文物艺术品的重视程度和相关知识普及逐渐深入人心;堪忧的方面是务实收藏和研究的人很少,盲目跟风藏假、报着投资发财和借机大肆炒作欺诈的人群占到整体涉藏群体95%以上。整个收藏市场实实在在成为血腥江湖和胡作非为的天堂。面对如此病态的局面,对国家提倡的“文化收藏大发展战略”将是严峻的挑战和讽刺。一些拍卖机构频频天价文物艺术品的炒作,以及多数媒体非专业的大肆宣传和错误推波助澜,把本来适合小众特殊范围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行业推向深重灾难。使得更多的国人丧失理智,走向不务正业的歧途。近些年来主要表现在:
一、盗挖破坏严重--专业和业余同上阵
收藏热的兴起,催生了全国文物盗挖产业。自80年代开始,全国黑道上传统盗墓盛行。此后出现:河南商周汉唐专业盗墓村、陕西秦汉唐专业盗墓村、甘肃彩陶秦墓专业盗挖村、浙江专业盗挖村、福建专业盗挖村、安徽专业盗挖村、辽宁古化石盗挖村、新疆古墓遗址(玉石)盗挖村、湖北汉墓盗挖村、江苏汉墓盗挖队等。同时,相继出现高科技盗挖群体、建筑工地掩护盗挖群体、游击乱盗乱挖群体。网上查查,在全国各地,每天几乎都有盗挖案件发生。盗挖大案要案层出不穷。先不说专业盗挖,许多地区的农村农闲时间和雨季,一些农民挖墓挖遗址成为家常便饭,也成为创收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种持续的盗挖状态,这些年给我国地下文物造成巨大损害。由于各个地区多年来形成产、供、销成熟渠道,大多数文物走私到国外,少量文物被江湖老板卖给国内“阴阳”收藏人士和机构。真正流入市场公开买卖的盗挖文物非常有限,因为谁也不想被顺藤摸瓜抓着坐牢。所以这个江湖圈子里的安全意识是自发形成的(都找很可靠的卖家),正常藏家想在市场上的忽悠贩子那里捡漏,很多都是被骗。
二、造假群体泛滥--南方和北方全开花
近一个亿的收藏群体,市场上的真品文物艺术品自然无法满足这样庞大的需求量,怎么办,只有造假的赝品文物艺术品来填充这种巨大的空缺。据媒体报道,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近600亿元,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几乎相当于第二名美国、第三名英国交易额的总和。这样的数据让“收藏高潮”的称谓屡见报端,也极大拓宽了文物仿制品的出路。文物艺术品造假产业链早已形成规模。目前在国内拥有超过近20万仿古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数百亿元。文物艺术品造假,10多年前基本上只集中在河南、陕西等文物大省,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集散地,近5年来,随着收藏队伍不断壮大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繁荣,从《地下作旧产业调查》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仿制产业遍及全国10余个省份现在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且造假的古玩门类无所不包,其中瓷器、书画、青铜器、玉器是赝品泛滥的重灾区。
陶瓷造假主要以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县神垕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福建(武夷山)、北京郊区(景德镇和河南高仿人员另设私窑)等地为主。景德镇市制陶瓷企业不下4000家,从业人员10万多,其中从事仿古产业近一半。河南地区更是不差上下;玉器造假主要分布在安徽蚌埠和河南石佛寺,在苏州邳州、青海、辽宁等地。蚌埠仿古玉器行业经过近20多年发展,北工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仿古玉雕刻基地,有2000多家玉器作坊,近3万人从事玉器加工产业。国内最大的仿古玉器集散地——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几千家店铺每日都是人头攒动,大部分主要从事批发,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这样规模颇大的玉石交易市场,海量的玉器多数都是人为做旧,有些甚至是人工合成的玉器,古玉作假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青铜器造假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西、陕西四省,除陕西规模较小而外,其他都是国内青铜器造假最严重的地方,其中尤以河南最有名;书画造假主要地区是: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行货分天津行货、南京行货、安徽行货、潘家园行货和其他地区的仿货。其中天津的行货最有名,而且规模最大,从业人员也最多,主要集中在天津的鼓楼地区。但真正精仿书画主要还在北京,北京各路高手聚集,这些精仿高手随时可以观摩各种馆藏展览和拍卖展览。
三、卖假群体无忌--贩摊和城店卖假潜规则
过去卖赝品古董还有基本行业规矩。这是因为古玩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行规。由于过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身份、有地位、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各界人士,普通民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因而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作为经营古玩的商家和贩子都很看重良好的口碑。古玩行业十分重视口碑,如果某商家讲信用,为人正派,办事公正,有知识有眼力,被视为人缘好,行内均愿与其打交道。如果为人不好,终归会在行内被逐渐疏远冷落,不但知识眼力得不到提高,而且与其做生意的人也将越来越少。这样秉承传统理念的古玩商家,现在依然存在,尤其在高端行内实战圈子里,为数不少。正道古玩行业圈子里的人是凭借知识和眼力的行业,懂得的人、内行的人才会买,既然懂古玩,买真买假一般说没有退货的规矩。当然正道古玩圈子里的行家和藏家之间也没有诈骗之说。凡是买卖古董的必定是行家,行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力,而古董的真与假、年代和品位等方面又极其复杂,理解和认识、观点和结论都各有不同,是行家们共同论证及考证研究的项目。诈骗牵扯到人品,一旦被圈子里知道,基本上就算玩完。
但对于绝大多数古玩经营商家和摊贩,由于大量无知的收藏爱好者急剧涌进,按图索骥和国宝思维,导致古玩商家普遍出现“老的卖不过新的”局面。也有很多迫于生存和店租金的压力而卖假,还有的是行外人专门谋利开店卖假和收藏失败后开店转嫁赝品的。随着暴利的集聚和欲望的驱使,加上没有行业和法规的管束,很多原先正经经营老货的古玩商家也加入到卖假货的行列,那些本来就心术不良的古玩商家和古玩地摊贩子更是有恃无恐,实实在在的成为公开卖假、坑你不觉不伤脸面的生财之道。
四、买假群体成风--官商和民众投资热
古玩既有特殊而严格的鉴赏属性,也有升值保值的属性,人们往往只看到个别天价拍卖和一些媒体鼓吹的投资属性,却大大忽视了严格的鉴别和艺术欣赏属性,盲目的都涌进到收藏领域。殊不知收藏行业的水太深了,具备鉴赏力的人非常有限,真正具备价值的到代精品也有限。只有“瞎子”买 “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了。“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些现状正是当下古玩收藏领域的真实体现。大家看看自己的周围,那个自称“收藏家”的人不是满屋子收藏品,但要问他们能不能变现?肯定都是一肚子苦水或者是“满嘴跑火车”意淫,慢不说大多都是赝品,就是到代的普品也是难以变现。10年前买进的普品,10年后基本动弹一点点,刨除经济贬值因素,基本都是赔钱。只有既真到代、又精完好的稀有品种才具备投资升值功能。国内保利、嘉德、瀚海、华辰、匡时、荣宝、西泠、九州、诚轩、永乐、中拍等拍卖公司都在广泛征集民间藏品,真正从国内征集拍出一定价值的也是很少量,多数高价值拍品都从国外征集而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五、伪藏群体高调--伪藏家和伪学者成气候
国内一些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藏家和学者收藏大量赝品,有的自命不凡出书展览,有的搞研讨会和各种评奖,什么“民间十大国宝收藏家”、什么“民间十大国宝”、什么“民间风云收藏家”、什么“民间收藏国际研讨会”等等,利用无知的政府官员和无知的文博退休伪专家,拉大旗做虎皮,声势浩大的宣传和炒作那些一眼假的赝品文物,主要目的就是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家参与和收购,再给这些“吃药”的企业家冠以“保护民间国宝”功臣的虚名,从中大肆谋取不义之财。被这些伪藏家和伪学者伙同伪专家们成功引上“贼船”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真是被人卖掉,还帮助人家数钱。企业家和富裕人士收藏,最好去有资信的拍卖公司购买,或者邀请行内真正具备眼力的行家掌眼,当下国内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文物专家太少了。钱多犯傻,那当然是另一回事。
六、假藏群体成病--无知和虚伪成国宝帮
国宝帮是收藏界里一种特定的人群,这里并非指那些购买“国宝"的人群,只是存在与收藏界才有的文化思考的意义。在收藏界里,国宝帮无处不在,每天都在繁衍,通俗一点说,他们是收藏界里的寄生虫。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自信,这是他们一直坚持着自己信念和精神支柱的必要条件。在与人沟通,对一个人的认知上有着巨大的漏洞。他们甚至还会用一些阴险毒辣的手段去攻击,打压,污蔑对方。同时也会为了自己所谓的荣耀去说一些天方夜谭,不着边际的疯话。他们是古玩收藏的爱好者,也同样热心传播着收藏文化,但一直缺乏自我否定精神,多度自负,对古玩知识的认识模棱两可,但一知半解中如痴如醉。经常指鹿为马,照葫芦画瓢,画蛇添足。自己总结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毫不相干。直到自己误入歧途还浑然不知,最可悲的是很多人成为伪藏家和伪专家利用的工具。
七、伪鉴专家成害--无眼和无德靠名头
在文物艺术品收藏行业,真正的圈子里基本都明白:“行里的人从不看鉴定证书,只看货,往往有证书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赝品。 ”“不私下为民间文物做鉴定、估价,这是一个国际博物馆界的基本伦理。 ”“所有民间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等级效力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首先要健全制度,二流制度比一流的人强。各文物单位严格执行制度,第一不面向社会做商业鉴定;第二退休以后不能参与任何相关活动,否则除名。 ”那些挂着各种国家机构和社会名头的专家,频频出来搞鉴定,如果真正具备鉴定能力还好,关键是太不具备专业能力了,有些老眼昏花走路都很困难,你能相信他经常去高仿基地调查各个层级的仿品和调查各个地区出土的标本对比学习吗?长期打眼是必然的结局。文博界有几位早已退休文物专家,无眼无德,他们的法宝要么是都是真的,假的很少;要么最次也是清代仿制,没有现代。这种“瞎猫碰死耗子”的文物鉴定,正好迎合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当然受到他们的“御用”和拥戴。
八、鉴假群体无为--有资无眼有眼无资
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项非常特殊而极其严谨的技能,尤其鉴定社会文物艺术品,如果没有经历长期的买卖磨练和深刻的打眼教训中总结经验是很难胜任的。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如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文物专家;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前两类鉴定人员的工作带有“对公”性质,一般不参与民间藏品鉴定,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真正具备鉴定能力的民间实战家,大多都经营自己的古玩业务或者搞独立研究,这些人并不具备资质,从而造成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有资质无眼力,有眼力无资质”尴尬的局面。
九、诈骗群体成堆--明处和暗处全挖坑
俗话说:那里有利益,那里就有江湖,江湖无处不在。在今天全民淘宝和收藏的情况下,文物艺术品领域的诈骗几乎每天都在频频上演。古玩市场或者店铺里有做伪的高仿赝品等着你犯晕,古玩市场边上有“争抢购买做局的”等你入局,古玩市场中间有“我家是盗墓挖物的”大姐大妈纠缠,地摊上有边远山区“埋雷”后出来引诱你上钩采雷,路边上有装扮民工模样挖到“宝贝”贱卖的,民间收藏鉴赏会上有伪专家给你掌眼壮胆的,高级会所雅集上有“天价国宝”低价友情让价的,排场有黑拍公司找托儿纷纷举牌引诱你举拍的等等。反正只要你进入古玩这个领域,无论在何方何地、今天还是明天,骗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诈骗的手段以及花样不断变化和无奇不尽。
最明智的做法,要么“金盆洗手”就此离开这个行业,要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着玩文化、玩眼力、玩真品、玩精品的理念,除了参与正道圈子交流和相信自己的判断(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情况下),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不贪不杂(不要什么都收藏)。
十、黑拍群体遍地--正规和游击轮番来
1992年我国出现文物拍卖以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就文物拍卖资格进行审核。以后只有获得此许可证的拍卖公司,才可以进行文物拍卖活动。而且拍卖的标的要全部报文物部门备案。而在此前,拍卖公司拍卖文物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但大量未注册或者挂靠的黑拍公司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国家正规注册的拍卖公司。外行人眼中扑朔迷离的拍卖场,其实内含层层“黑幕”。一些操作不规范的拍卖行利用知假拍假、雇“托儿”哄抬成交价格、商业贿赂、虚假宣传、欺诈竞买人等种种伎俩,引诱无知藏家送拍或者参与举拍,以此获取不当利益,搅浑了拍卖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除这些“黑拍”公司如诈骗短信一样随处“残害”一些初涉藏家而外,近年来就是一些资深大拍公司假拍、合谋天价骗贷等事件时有发生。那些涉及“天价骗贷案”、“24亿假金缕玉衣案”、“假玉椅案”、“坑爹诈骗案”等拍企并未受到相关制裁和追究。
现行《文物艺术品拍卖法》没有针对文物艺术品保真环节担责方面的细则规定,由于我国鉴行业没有权威标准,更缺少监管约束机制,使得一些拍假企业和假拍企业可以逃脱法律责任。与国外恰恰相反,国外许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拍卖企业作伪、假拍、欺诈的管理法规和行业规则,而这在国内还是一个愿望。
十一、山寨场馆无数--大馆小馆赝品成灾
如果说“90后”让“非主流”词汇传遍全国,那么“收藏界”让“山寨文物场馆”搞的晕头转向。一般情况下,只有真品到代的文物,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反映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类科学文化进程的历史见证物才会被国家允许成立博物馆,而今天我们的周围,不管藏品真假,更不管藏品有无历史价值,有些所谓企业家被人忽悠后,有些三两年,有些甚至不到一年就收集数万件“国宝”藏品,纷纷辟地圈地成立博物馆,等建成开门迎客,被大家戏称为山寨博物馆。近年来我国大江南北速成的山寨博物馆接连出世。比如:广东某山寨博物集群馆、温州某山寨博物馆、横店某山寨博物馆、杭州某山寨博物馆、江苏某山寨博物馆、上海某山寨博物馆、河北某山寨博物馆、天津某山寨博物馆、北京某山寨博物馆、辽宁某山寨博物馆、内蒙某山寨博物馆。这些山寨博物馆,有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但藏品普遍令人堪忧,所占真品率非常有限,大多数山寨博物馆几乎全部是赝品成堆。
十二、华侨捐假满天--捐藏必须捐真品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纪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就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估计是这个数目的10倍,它们大多是在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加上1949年以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盗墓走私出境的文物,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中国文物古董流散海外被不少海外华人收藏,一些人出于爱国和情感因素的考虑,纷纷选择将自己毕生所藏捐赠给自己的祖国。海外华侨华人的捐赠,从上个世纪建国以来到近几年来已成为中国文物“回流”的重要渠道。华侨们的爱国心确实令人敬佩和赞叹,更好的阐释了同根同种,文物是民族共同血脉的事实。
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华侨收藏家,由于无视中国内地大量造假文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不断流向国外情况,尤其90年代末期到现在的20余年里,中国各处的仿古工艺品海关持续有大量赝品(仿古工艺品)出口,这些年,这个量是相当大的。加上在一些地区的唐人街古玩店,总有内地过去的仿品贩子和做旧高手,使得很多爱好收藏的华侨们频频上了这些人的当。有些华侨是不知道收藏多年的赝品文物艺术品捐献给国内,有些被接受,有些被拒绝。比如,某澳大利亚华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一对赝品元青花项耳瓶就被故宫拒绝,此华侨为此大骂故宫许多年(很不应该)。但有些华侨就没有那样单纯,捐假文物为名,实际上贿赂一些地方政府搞圈地运动或者其他见不得人的利益勾当。这些害群之马,严重败坏华侨们的整体爱国热情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