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藏家新宠:景德镇“厂货”






[日期:2012-06-2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在景德镇收藏界,“厂货”泛指解放后景德镇一些国有瓷厂所生产的瓷器。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有瓷厂的陆续停产以及改革,厂货也渐渐成为了历史。

      然而近些年,随着收藏的逐渐升温,全民收藏意识的提高,以及一些厂货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和其代表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厂货逐渐成为了收藏新宠。

      在古玩市场中,一些厂货的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与其他收藏品不同,厂货有着鲜明的“平民”特色。

      在许多普通百姓的家中,都有着品相不错的“厂货”。

“厂货”,收藏家眼中的新宠

      刘先生是来自福建的收藏爱好者,这次他来到郑道生的古玩行内,看中的是其中的两件“厂货”。

      每次来景德镇,刘先生都会带回去不少自己喜爱的藏品。对于郑道生来说,刘先生既是顾客,又是朋友,然而这一次,他却有些为难了。刘先生看中的两件瓷器,一件是雕塑瓷厂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陶瓷罗汉雕塑。而另一件则是大约同时期艺术瓷厂生产的手绘花鸟粉彩瓷瓶。这件花鸟瓷瓶,颜色鲜艳,画工精细。当时郑道生将它淘到手的时候,高兴了好几天,并没有转手的打算。而那件罗汉雕塑,因为有一些破损,因此他只是将其放在店内的角落里,并未展示出来,但还是被刘先生注意到了。在郑道生看来,他不能将这样一件有破损的瓷器出售给朋友。最终,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刘先生也只好空手而归。

      刘先生每年都要来几次景德镇,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但是刘先生也深刻体会到,每次来景德镇,厂货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早在四五年前,刘先生对厂货还了解甚少,然而现在,当他和一群搞收藏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关于厂货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大家还会把手中比较得意的厂货藏品拿出来鉴赏、交流。

      而对于在浮梁开了家古玩行的郑道生来说,厂货这几年的持续升温让他都有些吃惊。郑先生从事收藏多年,真正开始关注厂货还是在2008年左右。在他看来,那时大家对厂货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还停留在大师艺术瓷上,然而短短的几年,厂货似乎一转身便成为了收藏界的“新宠”。现在来店里的顾客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他所收集的一些厂货。

特殊背景是其走红的主因

    大多数人认为,十大瓷厂的停产,使得厂货的生产已经成为历史,这也是近些年厂货收藏持续升温的主因。确实,无新品问世的确能让厂货的收藏价值陡增。然而厂货走红的原因,远不止如此。

  “特殊的背景。”对于这个问题,李胜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早在2000年,李胜利就开始收购一些厂货。李胜利收购厂货的动机很简单,他想建立一个博物馆,来纪念这些瓷器所谱写的历史。如今,在李胜利建立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厂货”。在他看来,称这类瓷器为“红色国窑瓷”更为确切。这既延续了景德镇对于瓷器“国窑”、“民窑”的通俗叫法。而“红色”也最贴切地概括了“厂货”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李胜利说,一件收藏品的价值,是其所代表的历史背景、政治意义、工艺价值、艺术价值的总和。而厂货所具备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其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由十大瓷厂谱写的景德镇陶瓷史,不仅是景德镇陶瓷制造的辉煌时期,也是景德镇陶瓷制造发展的见证。在工艺上,这段时间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有了飞速发展,比如烧制工艺,就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由柴窑到煤窑、油窑、气窑的重大转变。而厂货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更是其他收藏品无法比拟的。如今在李胜利建立的十大瓷厂博物馆内,就陈列着许多建国5周年,10周年纪念瓷以及一些文革瓷,都极具政治意义。

    当然,作为收藏品本身,其艺术价值自然是重中之重。李胜利告诉记者,原先十大瓷厂都会有研究所,里面会有许多陶瓷工作者们从事创作、研发工作。等到一件产品成型后再进入生产车间倒模,注浆,量产。李胜利说:“这些负责研发的创作者们,现在很多都成为了国大师,省大师,他们当时创作的作品虽然没有署名,但是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艺术陶瓷中的精品。

    在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内,所展出的《青花蝶恋花》鱼尾瓶则是厂货中的经典之作。据悉,这个瓷瓶是19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杨开慧等革命先烈,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任务,由祝大年、梅建鹰等负责设计,著名“青花大王”王步执笔所创作完成的。该瓷瓶花色契合了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意境。图案中的万年青,腰鼓绸缎花以及芙蓉花。都有着祝祖国万年长青,毛主席万寿无疆之意。

老百姓:“原来这些都是宝贝!”

    对于同样的问题,郑道生则补充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厂货的持续升温,源于人们不断上升的收藏意识,以及厂货本身平民化的特质。

    关于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郑道生向记者讲述了这几年收购“厂货”时的不同经历,一经对比,他也不禁感慨起来。

    早在2008年的时候,郑道生便逐渐去一些普通人家收购厂货。他说,那时候,厂货在普通百姓家还十分常见,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新婚夫妇就常在自己家中摆出的陶瓷雕塑《滴水观音》,以及一些成对的雕塑狗,兔子等。都是“标准”的厂货。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瓷器的价值。他曾在一户人家看到了一个“品相”不错的雕塑罗汉像,就摆在客厅的茶座上。在与那户主人攀谈了不久后,他就答应了郑道生开出的价格。

  在郑道生看来,这可是捡了一个不小的便宜。当他把瓷器拿走的时候,那户主人还对他说道:“你花钱买这个瓷器回去,有什么用!”然而仅仅几年后,当“你花钱买这个瓷器回去,有什么用!”这句话还言犹在耳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郑道生说,近两年,当他再去收购一些厂货的时候,所遇到的阻力就明显大了起来。和早些年无所谓的态度不同。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了这些司空见惯的瓷器的价值。许多人把它们摆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出售的意思。在他们看来,与其现在换来一些现金,还不如放在家里,也许以后会升值呢?不仅如此,收购者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使得许多人对价格越来越挑剔。

  郑道生说,他前不久在一位同乡家中看到了一个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的老水壶。那位老乡就告诉他,曾经有不少人看上了这个茶壶,有的还开出了不错的价格。但他都没有答应,他也意识到自己手中这个茶壶原来是个“宝贝”。

  对于厂货的平民化,郑道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平民化有着两层含义,一是景德镇的不少普通人家,都有着厂货。二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陶瓷收藏品,比如大师瓷等,厂货的价格相对比较平民。一些原先国有瓷厂量产了的陈设瓷,一般价格也都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因此许多对收藏有兴趣的人,都会收藏上几件。这样厂货价格的水涨船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得不说,在众人都争相追逐古董瓷、大师瓷的今天,“厂货”的脱颖而出,堪称收藏界的一匹“黑马”。

  与其他瓷器不同,人们在收藏厂货的时候,瓷器本身的“品相”是人们首先考虑的因素。不像古董瓷,瓷器的年代是左右其价格的主要因素。

  而对于大师瓷,作者的名气和职称则肯可能是人们考虑的重点。

  对于收藏厂货的前景,许多收藏家的预估都比较乐观。在李胜利看来,厂货特殊的背景,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存世的数量越来越少,关注厂货的目光自然会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顺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备受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厂货,其背后所代表的那段景德镇辉煌的历史,也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