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棉作品《孔子》
乘着苏富比(微博)秋拍的东风,上周香港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拍卖会让人应接不暇。书画作品自然是拍卖会上的绝对主角,但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多家香港拍卖行的瓷杂专场中,石湾公仔的身影成批出现。反观近日广州多场本土拍卖会,虽然也能见到石湾公仔的大师作品,但一两件孤零零地并没引起藏家多大的关注。
这再次印证了石湾公仔“幡竿灯笼照远不照近”的俗语。虽然石湾公仔的大师作品价格多年来一直维持稳步上涨,但与近年来价格突然几级跳的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龙泉青瓷相比,石湾公仔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这是给藏家留下了充裕的升值空间?还是产业的规模化正让石湾公仔遭遇成长的烦恼?
石湾公仔为什么卖不过景德镇瓷器?
赵利平:石湾公仔是广东土生土长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是广东的传统文化名片之一。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石湾公仔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价格都上涨了很多。目前石湾公仔的拍卖最高纪录,应该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的陶塑作品《龙之尊者》,2010年在深圳艺拍会拍出了336万元的高价。但整体上与近年来价格突然几级跳的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龙泉青瓷相比,虽然同样是区域性艺术品,石湾公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价格,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梅文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我觉得,现在石湾公仔的价格比不上景德镇瓷器,是有历史原因的。石湾制陶虽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石湾的艺术陶瓷,俗称石湾公仔,真正出名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而且以前的民间艺人,缺乏文人意识,作品没署名,也没盖章,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互相借鉴、互相参照的作品很多。
石湾公仔声名鹊起的时候应该是在清末民初,随着黄炳、陈渭岩、潘玉书等名家作品影响力的增大,石湾公仔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清中期以前,石湾早期民间艺人的作品都是没有署名,也没有盖章的,直到黄炳以后作品才有了作者的署名或盖章。那些没署名,也没盖章的作品当中,其实有很多好东西,但现在很多收藏家缺乏欣赏鉴别能力,都不敢收。
封伟民:深层次的原因,还牵涉到岭南人的个性问题,以及陶瓷本身的局限性。岭南人通常安于现状、小富则安,这两个性格明显地影响到石湾公仔的发展方向。另外,自古以来,石湾公仔都是民窑,一做出来就得铺开市场。在岭南这块南蛮之地,自打有石湾公仔以来,都是一种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另外,石湾公仔的工艺性较高,而艺术性比较欠缺。尤其是以前,工艺也比较粗糙,从潘玉书开始,工艺才有了明显的提高。石湾公仔的题材也是很民间化的,都是些历史人物,大多是土地公、观音这些生活化的人物,所以它没法作为一种很精美的艺术品摆放在一个高层次的环境里面。
梅文鼎:石湾的陶瓷大师自我炒作的意识也比不上其他地方,石湾的大师普遍都比较内敛,不想过多吹嘘,缺乏自我炒作的心态。
陈月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佛山主要的经济命脉并不在石湾公仔身上,佛山的产业太多了,政府对石湾公仔的关注和扶持程度,肯定比不上景德镇等地。而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壶,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我认为,佛山经济发展到现今的阶段,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城市软实力,是政府更应该考虑的事。
这几十年来,石湾公仔的价格其实已经翻了几番了,拍卖也有过300万元的。以石湾有代表性的刘泽棉大师为例,1997年他在香港举办个展的时候,一件原作也就卖8000-10000元,现在起码过百万元了,升了一百倍。其他国家级大师的原作,现在的价格很多也要几十万元了。
赵利平:同样是区域性艺术品,其他几种陶艺在全国各地的认知与购藏都比较活跃,但石湾公仔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很难走出岭南。
梅文鼎:石湾公仔一早就走出海外了,以前石湾民窑一直都靠外销,石湾的窑灶以前都是在河边的,石湾公仔一烧出来,马上就装船运走了。所以以前的石湾公仔,留在东南亚,香港、台湾地区的很多,留在国内的反而少。所以有句俗话:幡竿灯笼照远不照近,说的就是石湾公仔在国外很出名,在国内知名度反倒不是很大,这就是它长期外销的结果。
赵利平:对石湾公仔未来的发展有何建议?
梅文鼎:有建议就局限了,我认为还是要鼓励各家各户百花齐放。为什么清末民初石湾公仔那么活跃?就是因为当时各家各户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当时也不见得有谁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发展、怎么做。现在石湾的作坊虽然很多,但就是缺乏这样的精髓。所以我经常说,要继承石湾什么样的传统呢?就是要继承传统的精神,一种独创的精神。
老石湾陶艺面临新审美挑战
赵利平:传统石湾公仔以古朴厚重面貌著称,造型逼真而自然。但我们也看到,石湾公仔的题材太过集中,大都是些释儒道题材或樵耕渔读等传统人物,与现代审美的要求出现了差距。
梅文鼎:石湾也有很多创新的作品,只不过传统的东西容易做,数量上占了大多数,好像达摩,就总是这么几个姿势,缺乏新鲜感。
现代就是需要在传统的题材里融入时代的气息。但做石湾公仔,你不做传统题材,消费者就不买账。而没有融入新的理念,作品又没有新鲜感,缺乏韵味,所以石湾公仔要创新,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封伟民:石湾公仔其实一直都在创新,现在看着传统的东西,其实也是老前辈以前的创新,现在我们的创作,就更加必须推陈出新,这也是收藏的大方向。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创作就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做的就是传统题材,以达摩、罗汉为主。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做武将,主要是做曹操、常胜将军、万夫莫敌这些题材,但慢慢地就有人仿摹了。所以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大多数时候我是在做仕女。相对而言,仕女这个题材的难度较大,一是脸相要美,二是形体要美,三是要不俗气,四是要有书卷味,后面这两点比较难达到。所以仕女这个题材,目前暂时还没发现被仿摹。
我是在传统里面进行创新的。这要把握好一个度,我一直认为我是在走钢丝,一边是传统,一边是现代,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我觉得现在找到了这个平衡点,但怎样向前走,一直在探索。石湾这个圈子不大,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很容易就会被藏家发现,所以陶艺艺人如果能够把握准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想法,很快就能冒出来。
赵利平:确实如此,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不创新则缺乏活力,不遵循传统的艺术形式,太超前则脱离这种艺术品类的特性,这需要陶艺家的长期积累与探索。而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壶能够这么出名,我认为还离不开文人雅士的介入和文化的支撑,否则其影响永远都是在民间。石湾公仔有没有可能在这上面有所突破?
梅文鼎:宜兴有文人壶,最近景德镇专门组织全国闻名的国画家去画花瓶、画瓷板画,就是要借助其他方面的文化财富融入自己。但我们做石湾公仔,不可能找很多人共同参与,作品都是靠作者一手一脚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很难借助外界的文化知识融入我们自己。
封伟民:石湾公仔还有很大的空间,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发展方向。有些人感叹创作不了新东西,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文化底蕴里挖掘一下,做到雅俗共赏。现在石湾很多老前辈为了石湾公仔能够走出去扩大影响力,出了很大的力,我们就更加不用说了,是当干的年纪。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方向,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需要政府的引导。对个人而言,把作品做好是对自己最大的推动。
产业规模化令行情难以走高?
赵利平:与其他陶瓷不同,同样一个造型,石湾公仔分原作、限量版、精品、普通品多种,特别是精品和普通品,数量非常多,价格差别也非常大。刚入门的收藏者,很难区分什么是原作,什么是精品、普通品,这是否影响了收藏者的信心,令石湾公仔的行情难以走高?
梅文鼎:你说的这个问题,恰好是石湾公仔老实经营的表现,并不是缺点。在其他一些陶瓷产区,每一件陶瓷都说是原作,一个注浆的茶壶都敢说是原作,石湾公仔就不会这样。
应该说,石湾公仔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原作,另一种是复制品。原作只有一件,一个作者一年能创作出来的也没几件,价格肯定也高。为了满足收藏者的需求,我们又做了一批复制品。复制品里面,分出精品(精品又分为限量版和非限量版,都是经过作者亲自修改的),其他的是普通工艺品。
封伟民:但限量品限多少件,精品做多少件,目前并没有行规。我自己的限量品,100件、50件、8件都试过,尽量把范围缩小,精品就没有量的限制。你问为什么不提高单件的价格,少做一些精品?我觉得原作和限量品的数量非常有限,特别是原作,收藏家一买回去,外面的人就看不到了,可是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精品铺向市场,知道石湾公仔的人自然就多起来了,这是普及大众的一个方向。如果只是销售原作或限量品,那面向的只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欣赏能力的小众群体。
在整个中国陶瓷产区,做得最累的还是石湾的陶艺人。石湾公仔最出名的就是人物造型,但做人物的难度是最大的,创作、制作的过程和耗费的心思都很大。景德镇的瓷器大都是花瓶,而且他们的分工非常细,有专门的人烧制、拉坯、卖颜料,很多景德镇的陶艺师需要做的,就只是在已有的泥坯上画画,所以他们可以只做原作。
赵利平:现在不少藏家,都是冲着“大师”的名衔去收藏,所以陶艺家们也挤破了头评职称。同样一件作品,不同级别职称的价格差距有多大?石湾公仔的收藏有哪些门道与奥妙?
封伟民:我评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后,作品的价格大概涨了十倍。
陈月华:现在到处都是大师,级别最高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前起码是由国务院副总理颁证。之后中国工业陶瓷协会又评出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也是国家级的。还有一个中国设计大师,是由建筑陶瓷行业协会评出的。省级方面,有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陶瓷协会也评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有些地方还评了一种叫民间大师的。到了市里,可能还会评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但要论人事部认定的职称,最高的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然后是中级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
现在的确有一些收藏家只看重表面的职称,但其实作品本身的艺术效果、收藏价值更加重要,职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封伟民:名气与衔头是一种保障,但不见得有保障的东西都是好的。我个人认为,可以锁定级别达到一定水准的一批大师,在这个范围内,挑选好的作品,这样比较有保障。
另外我觉得选择石湾公仔,选作者比看作品还更重要。要看作者有没有潜力,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天分。如果你觉得这个作者有潜力,那就大胆收藏他的东西,因为有潜力自然就不会停步,他一直往上走,你的藏品升值空间当然就跟着走。
最简单的就是看作品,作品好你就收藏。但作品的好坏评判有些复杂,包括造型、题材、泥火釉是否协调,以及作品的工艺性、艺术性,这些都有一堆的理论可以去研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作品给人的感觉舒不舒服,合不合你的眼缘,这是入门阶段最简单的判断。入门之后,就可以从作品的工艺性、艺术性等方面去判断了。
陈月华:目前收藏石湾公仔的藏家可以分为几类:一种是只收几位老艺人的作品,现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一级,像刘泽棉、梅文鼎、黄松坚这一辈,年龄都超过了70岁。这些大师现在只要每出一件限量品,这些收藏家无论是什么都收。第二种藏家是专门收藏有潜力的中青年陶艺家的作品,看重的是他们的成长性。第三类藏家是专门收藏有窑变效果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窑一宝,不可重现的艺术效果。还有一类藏家只侧重专题收藏,好像有些人专门收藏红色题材的作品,有些人专门收藏笔筒、花盆或是十二生肖的题材。
很多藏家跟我们交流的时候都说,正因为石湾公仔还没有被大规模地炒作,所以现在才最值得收藏,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可观。
知多D
石湾公仔
石湾公仔是两广地区人们对广东佛山石湾窑生产的陶塑制品的亲切称谓。它以生动、逼真、传神而著称。其工艺特点是以陶泥为“胎骨”,以别具一格的彩釉为衣物或翎毛。石湾公仔施釉不在人物的脸、手部上釉,而是以胎泥色泽使肌理表现更加真实。同时由于石湾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层较厚的釉来掩盖,从而使作品的艺术风格显得特别古朴厚重。
石湾制陶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但石湾艺术陶器的历史,一般认为起始于唐代。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涌现出大批的陶塑名家,如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冯秩来、刘佐朝、潘玉书、霍津、廖作民、廖坚、区乾、刘传等。
石湾公仔的题材种类包括人物、鱼虫鸟兽、山公盆景、瓦脊壁画等。其中人物雕塑是石湾公仔中最常见、最著名、产量最大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