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淄博刻瓷艺术






[日期:2010-05-25]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瓷器上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釉上彩绘、釉下彩绘、堆塑、镂空、贴花等等。彩绘所用的工具是笔,如果不讲艺术效果,单从操作上来说,简便易行;而堆塑、镂空是在素胎上进行,具体操作也较为简单。那么,要在烧成的瓷器上使用刀具雕刻,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刻瓷艺术在山东淄博的蓬勃发展,更深、更精彩地诠释着我国的陶瓷文化。

    一路走来的刻瓷艺术

    所谓刻瓷,就是运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后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据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所述,清代中期刻瓷艺术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相传,康熙皇帝喜欢收集全国各地的瓷器来欣赏,并且对他特别喜欢的瓷器题字或者盖印章作记。为使御迹长期保存,宫中御师就用刀子把皇上的题字或印章仿刻在瓷器上,这就是早期的刻瓷工艺。但当时受刀具材料的限制,只局限于宫廷艺人在名贵瓷器上刻御笔字迹和简单的绘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镌瓷科,专门培训刻瓷人才,这一举措为日后刻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期的刻瓷,多是文人墨客用来玩赏自娱,表现形式也以文字或简单的白描单线画面为主。后来,出现了钻石刻线刀、尖刻刀和扁刻刀等刻瓷工具。而不同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行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

    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瓷上雕刻的本领。后来,因为战乱,这门技艺逐渐失传。解放后,刻瓷技艺已鲜有人掌握。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提倡解放思想、推动生产力的时期,人们开始释放出沉积已久的热情和能量,一时间,沉寂了多年的刻瓷艺术又开始兴起。改革开放使刻瓷获得重生,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又重现刻瓷的身影。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刻瓷艺术家,其中数淄博的刻瓷艺术最为成熟,刻瓷产业最为发达。

    自八十年代刻瓷重新兴盛以来,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纯艺术创作阶段,显贵走宠阶段,商品生产阶段。1981年至1983年国内刻瓷基本处于纯艺术创作阶段。其间,刻瓷刚刚从灭绝状态复苏,大多数艺术家的刻瓷活动完全是自发的纯艺术创作型;1984年至1987年,是刻瓷的黄金时代,它的出现使人们耳目一新,在市场上受宠。目前,不论是淄博,还是其他地方,刻瓷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很有限,还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去山东淄博看刻瓷艺术

    山东是我国著名陶瓷产区之一,除资源丰富外,还有一个陶瓷艺术家群体,而淄博无疑是中国刻瓷艺术的领头羊。淄博刻瓷有着陶瓷材质新、种类多、品种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工艺美术人员又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刻瓷艺术家协会,还拥有张明文、李梓源两位著名的刻瓷艺术大师,享誉海内外。据了解,30多年来,淄博已有超过3000名专业从事刻瓷艺术的工作者,还有数千名业余爱好者,加起来近万人热衷于刻瓷艺术其中,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刻瓷艺术家20余人。

    淄博的刻瓷艺术吸收了我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和他家之长,笔、墨、色与刀法融汇贯通。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起稿。即在瓷器上用拍图或直接用笔设计出画面,然后照图刻制。二是雕刻。所用工具有合金钢制做的凿,金钢石刻笔、小锤、砂轮片。分线刻、点刻、面刻。三是赋色。所用颜料大致有三种,即油画颜料、发光油和陶瓷釉,应根据瓷器釉面色调,用色协调,配合得当。

    近两年来,山东淄博刻瓷作为一门新兴的瓷器种类,价格也是稳步上升,一般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价格都在20万元至50万元左右。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刻瓷艺术融汇了金石、书法、绘画等艺术,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具有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再者,刻瓷工艺难度大,过程复杂,往往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甚至几年来完成一件作品,而且清代以来刻瓷存量很少,所以升值潜力大。

    但据了解,由于市场因素等影响,个别刻瓷艺术家对刻瓷艺术本身的理解开始浮躁起来,另外,精品少、产品单一,甚至存在相互临摹的现象,缺乏创意等也是淄博刻瓷艺术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陶瓷工艺大师李梓源的刻瓷艺术

    在淄博众多的刻瓷艺术家中,有一位曾为我国摘取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博览会上的第一枚陶瓷工艺品金牌,他就是著名刻瓷艺术家李梓源。

    李梓源获奖是在1982年的慕尼黑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当时参展的作品有来自全世界的一万多种,四十万套手工艺品,都是各国精挑细选的艺术品,我国参展的作品有刻瓷、内画、彩陶绘画、景泰蓝等多个品种。李梓源凭其娴熟的刻瓷技艺,在博览会上作现场表演,完美的艺术感染了观众。博览会结束,李梓源的一套刻有“束云作笔海为砚”的文具获得最高荣誉——金质奖章,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手工艺品的第一枚金牌。

    今年10月21日,在由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主办的“抗震救灾重建汶川名瓷名画”慈善拍卖会上,李梓源的一件“刻瓷五套文具”拍出25万港元。

    事业的成功没有让李梓源停止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形式,适应社会的发展。2000年,他开始试着以瓷板为载体搞起了刻瓷,瓷板面积大,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而出现的刻瓷艺术。

    李梓源表示,影响刻瓷的因素有很多,如内容、形式、意境、气韵等,好的刻瓷作品除了完美的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意境。刻瓷精品一定是有内涵的作品,陶艺家要有突破性创新,包括材质创新、技法创新、构图创新。

    对当下刻瓷的收藏和市场体系,李梓源说,在国内工艺美术大师要高于陶瓷美术大师,但是在国外则不然,认知不一样。陶瓷工艺评定有三次,首先是初评,其次是复评,最后是终评,被评出来的大师作品价格会大幅度上升,但是没有价格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一般的工艺美术师也有价格很高的,完全是凭自己的创造性。陶瓷艺术是靠自己推向世界,去找一些经纪人包括找一些艺术家来创作,有时候会找不到。“我呼吁经纪公司出来,我们既要搞创作,又要做生意,还要搞公关,精力不够,这势必就挤压了创作时间。刻瓷艺术工作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艺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家只需要埋头搞好刻瓷艺术,经营市场则交给经纪公司去打理。”据了解,李梓源作品的市场基本在山东外联方面。李梓源表示,目前,刻瓷市场上,企业家送礼的较多,纯收藏的相对比较少。这也需要更多的收藏家能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刻瓷艺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