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汪野亭的生平及景德镇瓷上文人画的评析,阐述汪派山水瓷画的形成、艺术特色和对艺术陶瓷的长远影响。
关键词:汪派山水瓷画 汪野亭 粉彩 珠山八友
中国画坛流派百出,名家璀璨,而陶瓷艺术人们只知道有那件传世杰作,却不知道其作者为谁,更谈不上鲜明的陶瓷艺术风格和流派。直到清末民初,一批文人画家加入到陶瓷绘画的创作中来,用陶瓷工艺材料表现国画的形式及神韵,才改变了这一现象,此种瓷画风格后人谓之“浅绛画派”。浅绛画派瓷画家虽有深厚的国画功底,但由于文人画家对陶瓷工艺材料研究不够,不能很好的掌握工艺材料性能,作品艺术效果不是很完善,但是随着“珠山八友”的出现,这种瓷画风格日臻完善、成熟。八友成员为专事陶瓷创作与革新的陶瓷艺术家。他们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大多为科班出身,精于陶瓷工艺材料研究。更可贵的是,他们集会结社互相切磋,共同探讨,集思广义,共同完善陶瓷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开创了陶瓷绘画的新形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渐成为景德镇瓷画的主流,影响了景德镇数代的瓷画艺人。
珠山八友中成员各有专长,山水画成就最高首推汪野亭,凭借几十年日一日的潜心专研,其创立的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墨彩山水瓷画 ,艺术表现技法完善,成为山水瓷画集大成者,其瓷画风格后人尊称为“汪派山水”,为后世山水粉彩瓷画的楷模,影响巨大。为使人们更好了解汪氏艺术成就,今就汪派山水瓷画的形成、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汪派山水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汪派山水作为粉彩瓷画的表现形式,有必要先讲述一下粉彩的概念:粉彩,据史称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是在五彩基础上汲取珐琅彩的工艺技法。由景德镇创绘的釉上装饰瓷。既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渗入含铅的粉彩中产生乳化作用,使料色乳化为不同深浅的色调,达到“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阶丰富、绚丽雅致”的效果,《陶雅》盛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清粉彩瓷追求雍荣华贵,富丽皇堂的皇家气派,这一形式发展到极限后,粉彩装饰成了工艺技术的炫耀,画工的堆砌,色彩复杂、图案繁琐,艺术表现中的情感因素和生命活力则淡化了,晚清景瓷不景气之时,浅绛彩瓷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给景德镇瓷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但是浅绛山水彩瓷色阶少,光泽度差,颜色容易剥落等不足还有待完善。其后续者在浅绛彩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研究探索新的工艺材料性能,尝试新的陶瓷绘画表现技法,以完善文人山水画的瓷上创作。
正是时代的需要,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和中国山水画极高造诣,并能吸收水彩、油画等西画的长处,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为己所用,不断摸索工艺材料的性能,通过几十年的钻研,汪野亭逐步完善了粉彩山水瓷画艺术。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绘制程序,其作品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认可,后人尊为“汪派山水”,为后人所效仿,影响了几代绘瓷艺人,今天仍是景德镇粉彩瓷画的主流。
二、汪派山水瓷画的艺术特色
分析汪派山水瓷画的艺术特色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我们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首先,需了解汪野亭其人;其次典型的汪派山水作品评析。
首先,需了解汪野亭其人。
王大凡诗记汪野亭日:烟水苍茫叠叠山,孤云未许俗人攀,闲中每喜寻僧语,静里常思学驻颜。对汪野亭生平作了一个真实的写照。
汪野亭(1884-1942)原名平,字元鉴,号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江西乐平传芳村人。
汪野亭自幼聪慧好学,受祖父喜爱,送进私塾学习,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成年后考入江西省窑业学堂,从张晓耕学山水,潘淘宇学花鸟,为其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19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景德镇以绘瓷谋生。汪野亭钟情于山水画的研习,始学清初“四王”后受明沈周、清石涛的影响,对历代名作必细读深思,崇尚宋人山水之严谨,明沈周之豪放,清王石谷之清丽厚实,心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精神,自己画室名字就是因安葬石涛的万松岭前有平山堂而起名为平山草堂。汪野亭好踏青,足迹遍及景德镇周边的名山大川,师山师水,得造化之功,集天然意趣,构思作画。瓷上绘画方面,汪野亭由传统的硬笔皴法逐步走向兼水彩、水墨画和油画表现技法于一体的晕染法,使画面显示出深浅、浓淡、阴阳,这种方法运用到陶瓷上,使画面明朗清新生动自然,立体感强。在装饰效果上汪氏借鉴山水通景绘画方式,首创在瓷瓶上“通景山水画法”,即在360度的花瓶上使之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观者从任何一角度看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构图,提高了陶瓷山水装饰的艺术性,使观者有“山水源头无觅外,游子信步山水中”的艺术感受。此套汪野亭研制并完善的粉彩山水色系、绘画技法、通景山水构图法和绘画的科学操作程序,自问世至今,已跨越近一个世纪,在景德镇一直为同仁所言用。
汪野亭为人谦和、正直、热于助人,生活简朴,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喜与文化人、贫困者、僧人、道人相交往,对外国友人真诚相待,不卑不亢,对待官权有礼有节。先后参加瓷业美术研究社,月圆会等艺术团体,成为其中骨干。平日他念经打坐,参禅悟道,致力于修身洁行,脱凡弃俗,纳清雅之气与胸怀。早在1915年所作墨彩瓷板《江山胜景图》,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当时已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瓷画大师,作品供不应求,民国大总统曹锟曾派专人莅镇收购他的瓷板画,但他不攀龙附风,厌恶权贵们的不良作为,乐于帮助平民百姓,乐善好施。受到世人的敬仰,1942年汪野亭辞世,500多位各方人士护送其灵柩上船回乐平安葬,究其一声不愧为,具有优秀中华传统美德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瓷艺改革大师和杰出的文人画家。
三、汪派山水瓷画的影响
汪派山水瓷画自汪野亭创立,用料用色自成体系,开创了适合与瓷的绘画技法和文人画装饰陶瓷的意趣,率先运用通景山水装饰瓷瓶,形成了完整的制作程序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仿效。其汪派山水在其孙子、弟子等身上得到了很好继承与发展。汪野亭二子一女均为陶瓷山水画名家,汪小亭、汪少平均为景德镇国营艺术瓷厂粉彩骨干,汪桂英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其孙辈汪平孙、曾良、曾军,曾孙辈汪雪媛、江葆华,均为景德镇当代瓷坛的山水名家,汪氏瓷艺后续有人,瓜瓞绵绵,得以授予“陶瓷世家”。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所言:“一家数代从事陶瓷事业,并且专事粉彩山水瓷画的研习,且卓有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绝无仅有的”汪野亭的弟子邹国军、石奇峰、汪云山、王云泉、袁林、监行、步金等均是瓷艺界杰出的人才。他们的子孙、徒弟等在景德镇山水瓷画群体中为数众多,卓有成就,可以这样说,景德镇当代粉彩山水瓷画,就是汪氏山水瓷画的传承与发展。